上回提到,狗隻或動物們在「享用」主人屍體前都有一段等候期,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1997 年的一份法醫學報告指出,警方曾接獲一宗 31 歲男子在家吞槍自盡的案件,45 分鐘後,他們於案發現場看見一隻德國牧羊犬正從容地吃狗糧。幾分鐘後,牧羊犬竟開始吐出屋主的殘骸,包括頭髮及皮膚等。根據法醫報告分析,由於槍聲嚇到動物,於是牠嘗試尋求主人的安撫,並嚐到了血…… 之後發生的事,就隨著大自然的本能運行。狗狗雖然很可愛,但不要忘記,牠們始終與狼屬於同一家族。當人死後,就成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無論在野外還是在屋內,屍體都會逐漸成為動物們的營養來源。
2015 年的一個報告指出,在與寵物「死後捕獵」有關的案例中,大約 4 分之 1 狗隻在有糧食的情況下,依然會選擇「享用」屍體。與野外捕獵的食用模式不同,在家居案件裡面,73% 的寵物狗狗主要咬食臉部,15% 會咬食腹部;野外捕獵則有著既定的次序:牠們會直接在早階段開胸及腹部,以享用裡面營養豐富的器官,然後就是四肢,只有 10% 的案例涉及頭部。因此不少學者主張,寵物狗隻本來為喚醒主人而作出咬噬行為,卻在多次失敗後感到焦慮不安,繼而開始咬食。
這些案例看似只跟狗隻有關,但其實擇食的貓咪也會在某些情況下消耗掉「奴才」們的屍體。在 1994 年的學術文獻中,就有一個較為悲慘的案例。一名年過 30 的男子在自殺後 3 天才被發現,其頭部、頸部及手臂的部分都只剩下骨頭,軟組織更完全消失。同時,男子飼養的十隻貓咪亦全部死亡。在調查過程中,警方從男事主寫下的日記內,得知他身亡前的一天亦曾企圖濫藥自殺。計劃失敗後,事主於隔天再次服食過量藥物結束生命。進行解剖時,人員發現其頸部的上半部及臉部都已經消失不見,當中的咬痕看起來與貓咪的牙齒痕吻合。當局並未對十隻貓咪的死亡作出深入調查,但從男事主的毒理報告看來,由於他體內的藥物及酒精含量相當高,如果貓咪曾經享用過事主的屍體,按照邏輯推斷,牠們亦會中毒而死。
那麼,如果貓咪及狗狗身處同一空間,牠們會為這一頓「盛宴」打架,還是會相敬如賓地分享?2010 年的法醫學期刊便記載了類似的情況。一名同時飼養貓狗的女子倒臥於浴室離世,解剖後除了得知其死於動脈瘤(aneurysm)外,亦發現她的鼻子及嘴唇不見了。有趣的是,所有在女事主身上找到的死後創傷,均由其飼養的兩隻狗所造成,兩隻貓咪則像不感興趣般留在遠處。至於牠們為何不參與這場盛宴,法醫人類學家 Carolyn Rando 認為,牠們可能仍未發現「奴才」已經離世,又或者根本從頭到尾都愛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