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以蠔作為防波堤

A+A-
研究人員在庫圖布迪亞島(Kutubdia Island)放置混凝土圓環以建立蠔礁。 圖片來源:wur.nl

孟加拉南部島嶼庫圖布迪亞島(Kutubdia Island)正面對海平面上升威脅,陸地被淹浸,島民被迫撤離或是搬到地勢較高的地方。更甚是預計到 2050 年,多達 1,330 萬孟加拉人或因氣候變化而流離失所。為解救這樣的困境,當地研究人員嘗試用蠔礁作為自然防波堤,以延緩當地海平面持續上升的問題。

孟加拉的海岸經常受風暴、颶風及海平面上升襲擊,備內受極大氣候壓力。孟加拉吉大港大學海洋科學及漁業助理教授 Mohammed Shah Nawaz Chowdhury 說:「由於全球變暖及水溫升高,我們要承受更猛烈的海浪。」由此,當地研究人員早在 2012 年就想到在庫圖布迪亞島建立蠔礁。蠔會聚集在水下硬物表面,久而久之形成礁狀結構;蠔礁可作為防禦機制,具有平伏海浪,防止海岸被淹浸的作用。這種方法以前曾在荷蘭、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起作用。Chowdhury 及同事亦有參與此項計劃,目前正與荷蘭瓦赫寧恩大學(WUR)研究人員合作,研究蠔礁能否改善島嶼的困境。

Chowdhury 的初步調查發現,當地擁有建立蠔礁的理想條件,例如有合適的水溫、水流速度、酸鹼(pH)值、鹽度及溶氧量。而且海中也有蠔繁衍生息的跡象,例如發現有蠔所食的浮游植物,而島嶼浸在海水中的混凝土柱亦有大群蠔自然生長。因此,Chowdhury 團隊決定動用更多混凝土建造新的蠔礁,他說:「我們想使用可在地供應,而且價格合理的產品。」團隊最終決定用當地常見的圓形便桶,並將之堆疊成土環,因這種建材不僅容易獲得,更可承受季風期間的惡劣天氣。

雖然研究人員希望蠔能成為社區的營養食品及漁獲,但這種海鮮暫時仍未在當地普及。不過,經驗豐富的漁民深明蠔礁作用甚廣,可過濾及保留水中養分,改善水質同時促進海草生長,並為魚類提供產卵地方、棲息地及庇護所,更能促進生物多樣性。Chowdhury 說:「我們開始在環中發現被蠔礁吸引的泥蟹。泥蟹具有巨大的出口價值,1 公斤可以賣到 10 美元(約 78 港元)。」研究小組發現蠔礁亦吸引到其他物種,包括藤壺 (Barnacle)、海葵(Sea anemone)、腹足綱(Gastropods)及多毛綱(Polychaetes)動物,它們可吸引魚類,為漁民帶來更多漁獲。

此外,蠔礁背後的沉積物開始產生正面影響。Chowdhury 發現蠔礁的背後累積達 30 米沉積物,即使經歷季風季節也沒有被打散。蠔礁加上沉積物有效令 50 厘米以下的波浪消散,大大減弱 1 米以下的波浪,甚至在惡劣天氣下也能發揮作用。2016 年氣旋風暴羅納(Roanu)吹襲研究地點時,附近植物帶仍保持茂盛,可見紅樹林等植物帶可以起生物屏障作用,有效抵禦風暴潮。研究人員希望蠔礁亦能成為海洋防禦的重要構成,用天然資源建造出具備效益的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