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國媒體加上網絡上的各方評論,筆者對於美軍撤走有以下三點看法:
1.
美軍是次撤退行動是教科書級數的極壞例子。支持撤軍的評論員一直指美軍每年在阿富汗花上數以億計軍費,撤走是合乎經濟效益。但他們沒有預見的是,美軍過去 20 年投放在阿富汗政府軍的資源、所資助的戰爭物資,會隨著撤離而付諸流水;更糟糕的是,失去美軍支援的阿富汗政府軍雞飛狗走,為塔利班留下大量軍事物資,變相助長其勢力。根據路透社消息,這批物資包括悍馬等至少 2,000 架裝甲車輛,還有包括黑鷹在內的 40 架直升機及軍用無人機等等。就算塔利班得物無所用,也可以在黑市售予北約敵對國家,發一筆大財。
2.
美軍是次撤退極度倉卒,不論美軍內部或北約盟友都表現得措手不及。美軍撤走所引發的人道災難,正正與其之前駐軍的道德立場相違背。不論在伊拉克還是阿富汗,美軍一直以仁義之師自居,以合理化自己所建立的全球軍事系統,其中北約盟友的支持至為關鍵。美軍撤走計劃之突然,不但軍隊內部有意見,一眾退伍軍人、陣亡將士家屬更直呼一切的犧牲變得毫無意義(The lives lost for meaningless)。另一方面,北約盟友對於美軍撤走表現得手足無措,加拿大需要緊急出動特種部隊撤僑、德軍在議會未通過的情況下出動、英軍更派出部隊在機場監視在場的美軍,以防對方突然全數撤走,雙方指揮官更在現場互相指罵。美軍的撤走計劃明顯打擊了在地美軍的士氣,亦打亂了北約盟友的部署,同時動搖了民主國家依靠美國的信心。
3.
塔利班在 17 日進入首都喀布爾後,數以千計阿富汗民眾湧入機場,希望坐飛機逃離塔利班掌控。有軍事評論員在網絡上見此狀況,竟然在帖文中諷刺:「既然這麼多人甘冒生命危險都想逃出國外,那麼他們在喀布爾落在塔利班手中的時候,正在做甚麼呢?」評論員又指:「喀布爾是不戰而降的,如果有人害怕塔利班統治,是不是應該拿起武器抵抗?」在冷氣房打字的人竟敢笑人不敢打仗,筆者無言。筆者想請教,第一,為何評論員認為喀布爾的市民有條件和塔利班決一死戰?民眾有何軍備可用?可以抵抗多久?評論員有何妙計令政府軍反敗為勝?如果毫無勝算,評論員是否認為喀布爾民眾都要以死明志,不能求生?評論員身為香港軍事史研究者,想必知道香港曾在二戰時經歷過 3 年零 8 個月的黑暗歲月。試問當年守軍負隅頑抗 18 日後在聖誕節投降,評論員又會否講,既然香港人都不願作戰,那盟軍為甚麼要為他們犧牲呢?
撰稿之日,美軍撤走已成定局,再爭論駐軍阿富汗是否值得已再無意義。筆者不相信駐阿富汗美軍不清楚當地政府軍的真正實力,以及在現階段撤退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但此舉明顯是政治任務多於戰略考慮,華府遲早需要對現今阿富汗,以至將來中亞的亂局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