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京移居度假勝地,日本人追求「心靈盈餘」更勝物質富裕?

A+A-
人們在愛媛縣松山市面向瀨戶內海的一處沙灘休息。

1960 年代,東京第一次舉辦奧運。瀨戶內海的淡路島上,許多初中畢業生正站在港口碼頭、車站的月台前,流下依依不捨的眼淚。他們離鄉背井,只為了前往大都市,到巷弄裡的小工廠或商店等就職。儘管愁容滿面地橫渡瀨戶內海,心中卻是充滿著對未來優渥生活的期待

當年的淡路島長年人口持續外流,如今在半個多世紀之後,卻發生了前所未見的變化。

2020 年,淡路島淡路市的人口遷徙趨勢出現逆轉。雖然仍有 1,200 多人遷出,卻有逾 1,300 人遷入,結果增加了 69 人。這對自經濟高度增長期以來人口持續減少的淡路市而言,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

這要歸功於過去十幾年來,淡路市延攬了超過二十家公司到當地設立據點。其中,日本知名人力資源公司 Pasona(パソナ),十多年前就來到淡路島,從事農業支援和商業設施營運,2020 年起,更將東京總公司的部分業務,轉移到淡路島上。

員工希望移居淡路島,讓 Pasona 社長南部靖之感到十分驚訝:「他們答覆我,因為那裡是度假勝地!」他認為,員工樂於擁有「心靈盈餘」也很好。所謂的心靈盈餘,指的是眺望瀨戶內海夕陽、輕撫島上泥土,或者看著孩子在大自然中嬉戲的身影等等,當下內心獲得的滿足感,是家庭帳本上無法呈現的盈餘。

「過去住在東京,能存的錢愈來愈少。」已移居淡路島三年的 Pasona 員工池田征史說,現在不但經濟多了餘裕,孩子也能在更自然的環境中成長。

淡路島的人口回流現象,象徵著日本人對「富裕」的標準已經改變

根據日本內閣府「國民生活民意調查」,在 2019 年有 62% 的人表示「因為物質已達某種層面的富足,因此之後想著重於心靈豐盈的生活」。從 1972 年起,同一個問題就列入問卷,當時著重心靈富足的人只有 37.3%。在稱頌高度增長的環境中,大多數日本人追求的仍是物質富裕。

而當地政府現行的經濟政策,仍是以日本人大多數追求物質富裕為前提。二度開幕的東奧,可說是這種思維的代表。

更多的經濟學家憂慮,追求心靈富足的背後,代表日本將在經濟增長停滯下邁向沒落。而且日本財經界也持續追求「更快、更遠」,代表之一就是東海旅客鐵道計劃興建的磁浮中央新幹線,屆時從東京到大阪只需一個多小時。

日本四國的財經界和自治團體也組成「四國新幹線建設促進同盟會」,向政府傳達在四國建設新幹線的需求。四國電力前會長,也是該同盟會會長的千葉昭強調:「若四國建設了新幹線,時間縮短的效果將不同凡響。從四國到新大阪只需一個半小時,再轉搭磁浮中央新幹線,三小時內就能抵達東京。」

泡沫經濟崩潰以來,日本被拋在世界經濟成增長的行列之外。即使要冒著與世界差距持續擴大的風險,是否應該將心靈富足的目標放在前頭?還是應該持續追求物質的富裕?這將是日本政府與民間的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