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廂政府推電子消費券,那邊廂特首就表示「慣用現金」,本港的創科發展有多進步,一目瞭然。放眼世界,有些地方則高瞻遠矚,瑞典更是當中的佼佼者,甚至被喻為「歐洲矽谷」,Spotify、Skype 和 Klarna 等科技龍頭均為當地產物。業內多名行政總裁及創業投資者認為,家用電腦普及和早期投資網絡發展,令首都斯德哥爾摩得以成為初創公司的搖籃。
瑞典政府早在 20 年前已重視科技發展。當局在 1998 至 2001 年間推出改革計劃,為各家庭提供接近 85 萬部家用電腦,佔當時全國 400 萬戶中近 4 分之 1。網上支付系統 Klarna 的創始人 Sebastian Siemiatkowski 直言,相關福利制度成就了自己,因為他正是政策受助者之一。「對我家這種低收入家庭來說,電腦曾是遙不可及的存在。但改革一開始,翌日母親就買電腦給我們。」
Siemiatkowski 在 16 歲開始於這台電腦編程,二十多年後的今日,Klarna 市值 460 億美元並計劃上市。他認為,初創的成功還有賴瑞典網絡發展。2005 年平台成立時,全球平均每 100 人中只有 3.7 名寬頻用戶,但其瑞典訂戶中,每 100 人就有多達 28 名。當 iTunes 仍以下載為主,Spotify 的用戶已可串流音樂,到串流成為全球常態,Spotify 已佔有上風。Siemiatkowski 指出:
這只會發生在一個當其他市場上網速度仍太慢時,寬頻上網已率先成為標準的國家,這讓我們的社會領先了幾年。
部分企業高層和倡議者指出,雖然深厚的社會安全網常被視為違背企業家精神,但瑞典的情況,卻反映其或有利創新。當中包括幾乎免費的托兒服務,以及一系列收入保險基金,保證在生意失敗或失業的首 300 天,可獲高達舊有工資 8 成的薪金。銷售及客服視訊平台 Vaam 的聯合創始人 Gohar Avagya 認為:「瑞典的社會安全網,令我們面對風險時不至太脆弱。」
儘管英法兩個歐洲大國為傳統金融中心,投資總額亦較高,但瑞典仍有優勝之處。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 2018 年的研究,瑞典的初創率排名全球第三,平均每 1,000 名員工就有 20 間初創企業,而且公司的 3 年存活率屬全球最高,達 74%。風險投資公司 Atomico 的高級助理 Sarah Guemouri 更指,在斯德哥爾摩,平均每 10 萬名居民就有 0.8 間獨角獸企業,比率僅次於矽谷。
然而,這股初創熱潮能否延續仍屬未知之數。因為當地徵收 30% 利得稅,薪俸稅更可高達 60%。Spotify 就曾在 2016 年表示,高稅率令其難以吸引海外人才,考慮把總部遷離瑞典,惟終未成事。風險投資公司 QED Investors 合夥人 Yusuf Ozdalga 表示,資金來源及成立公司的行政或法律程序,對非本地人構成難度,反觀阿姆斯特丹在 4 月份便把英語列入官方語言,以便國際企業營運。
瑞典電池初創企業 Northvolt 的行政總裁 Peter Carlsson 倒相信,最終「是成功孕育了成功」。「當你看到別人成功,會產生漣漪效應。我認為這對創造當地初創生態來說,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