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詩敏:別被「睇死」,不要善忘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空虛嗎?陪伴大家 17 天的東京奧運告一段落了。坦白說,開幕後一連做了 16 天節目直播的我,確實也會有點空虛。誠如我的朋友所說:「我睇都覺得唔捨得啦,何況你有份做?」

也如我之前所寫,這屆一波三折終於搞得成的東京奧運,在天時地利人和下,也彷彿成了香港人一起開的派對 —— 破天荒五台同播,疫情下大家被逼留在香港,日本和香港時差小,加上香港隊狀態大勇,歷史性拿下 1 金、2 銀、3 銅的佳績,即使未有獎牌的運動員也灑盡汗水,創下不少經典時刻…… 全城一時間捲起奧運狂熱,攜手撐起港隊。

我在快將完成今屆奧運主持任務時,於鏡頭前借了數十秒發表感言,其中說到兩大寄望:一是希望這股體育熱不要停下來,大家會繼續支持體育人,支持香港體壇;二是說到我自己打的 floorball(旱地冰球),希望更多運動,包括我們的這項,有天可以進一步抬頭。我常說,體育最好可以讓人看見,也想大家知道,暫時少見到或不多人參加的運動,其實都有其歷史和發展,絕對不只是新興運動或冷門運動。

體育熱會繼續嗎?有人說:「唉,香港人好善忘嘅,好似尾段新聞都少咗人 share 啦。」也有人說:「其實之後都一樣啦,每次都係咁。」甚至有人說:「MIRROR 開場演唱會,大家就唔記得香港隊今屆奧運有幾好成績㗎啦!」

或者這些都是事實,有經驗者都看得通透。但真的嗎?香港人真的會這樣被「睇死」嗎?我知道你們可以繼續撐香港運動員和香港體育人的。在讀這文章的你,請以行動說服大家。

體育熱又要如何持續呢?嘩,這個「老掉牙」的議題,大把事情可以討論。然而,至少繼續去討論吧,繼續讓體育被看見吧。奧運尾聲到現在,仍然像是蜜月期,在社交媒體上依然看到很多相關帖文,例如畫香港運動員的漫畫、追蹤人數暴升的運動員頻頻與市民網上交流、媒體上各篇總結報道、運動員和我們體育傳媒人的「奧運後感」,就連我自己的社交媒體也繼續有新留言和追蹤者(感謝大家)。

這些都很好,所謂支持,剛柔並濟,多多益善,少少無拘。運動員完成奧運里程碑後,將陸續回歸訓練及比賽,重返運動員日常;或者你也會重投繁忙工作、閒餘時追劇的生活,但偶爾可否繼續關心運動與運動員們的近況,看看不同項目有否新世代崛起?劇集好看,但可否請你也多看一下體育新聞?我們可是很努力希望拓展更多空間,為你們帶來最新消息,試圖以運動感染你啊;畢竟,有需求才有供應呀。這陣子,很多家長致電查詢學劍學游泳等,也能否請你們,如果有天小朋友要在運動和學業作取捨時,不要馬上捨運動選學業,請認真的與孩子討論,至少請你明白,即使不是所有人都能以體育謀生,但從事運動行業也絕對是一條出路(當運動員的光陰和時機更是寶貴;就算不當運動員,體育也有很多崗位的)。

要說的還可以有更多更多。要發展體育,我常說是從上而下,從下而上的雙向過程。我們未必能於一時三刻在大政策或配套上作出貢獻,但絕對可以從小處開始改變香港的體育文化和氣候。香港人,請繼續相信體育,千萬別被「睇死」。我們可以不善忘。

另,東京殘奧 8 月 24 日展開,要繼續支持香港隊啊。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讀社會學的多棲體育人,媒體和企劃創作人,體育節目主持兼旁述、司儀,曾主持 2020 東京奧運直播和其他不同節目及活動;軟式曲棍球員,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碩士(媒體、文化及創意城市),亦從事文字工作,兼任講師;相信文字,忠於創作,熱衷於遊歷。帶著「漫遊者」的目光,跟大家用不同角度認識體育,也從體育走出去探看世界。

關於曾詩敏:www.tsangsm-vien.com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sangsm.vi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