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奧運凱林賽復活戰中,以驚人爆發力首名衝線,直踩入半準決賽。作為當今最矚目奧運單車項目的凱林賽,其實源於 1948 年日本九州的小倉市,市政府為求戰後重建,以稱為「競輪賽」的單車賭博運動增加收益,其他城鎮隨即仿傚而流行至今,每年博彩收益逾 1.15 萬億日元。由競輪賽演化的凱林賽,卻到 2000 年才正式納入奧運項目。
凱林賽容許 7 名車手同場作賽,車手需要騎 6 個圈、共 1,500 米,首 3 圈由官方電動單車領騎,由時速 30 公里逐步提速到 50 公里,期間車手不得超越電動單車,直到領騎員駛離跑道,車手便可以在餘下 3 圈發力突圍,爭奪首名衝線,其中爆發力是致勝關鍵。如此獨特的賽制,其實有更不尋常的起源。
曾經是美國原爆目標的小倉市,由於投彈當日烏雲密佈,轟炸機於是把原子彈轉投長崎。倖免於難的小倉市,在戰後斥資建設首條簡陋的單車賽道,並於 1948 年 11 月 20 日舉辦史上首場競輪賽,市長期望為厭戰的市民提供娛樂以分散注意力,特別是剛剛卸下武裝回國的軍人,同時也為小倉重建籌集資金。
在為期 4 日的賽事中,雖然參賽者都是業餘車手,靠政府倉卒招募而來,但在這座人口不過 18 萬的城市,仍然成功吸引超過 5 萬人進場,錄得收益多達 1,973 萬日元,在當時可謂相當豐厚,用於支持機械工業、社會福祉、體育・醫療、文教、災害救援等的各種社會領域。
其他城鎮見有利可圖,也紛紛加入官辦競輪賽行列,大阪同年 12 月舉辦為期 6 日的賽事,吸引多達 6.7 萬觀眾入場,收益達 3,682 萬日元。此後 4 年有 54 條新賽道建成,38 個地方聯盟成立,提供數萬個工作職位,超過 6,000 人註冊成為車手,其中 600 人為女性。
最終競輪賽熱潮引起日本政府警惕,當局要出手限制競輪場建築許可;賽事帶起的賭博風氣同樣為人詬病,經常有操縱賽果的疑雲,犯罪集團又在場外舉行非法投注,早年賽事更充滿暴力元素,以致很多婦女團體及教師工會先後呼籲,為保護兒童免受賭博風氣荼毒,應當立即停辦所有賽事。
為何日本難以在凱林賽突圍?
時至 1980 年,競輪賽賽制經調整後,首次納入為場地單車世界錦標賽的男子項目,以英語音譯作「凱林賽」(Keirin),2000 年再納入奧運男子項目;女子凱林賽到 2002 年才納入世錦賽,2012 年才成為奧運女子項目。
雖然演化出純體育項目的凱林賽,但作為其源起的競輪賽沒有就此式微,與競馬、競艇和電單車競賽(オートレース)依然並列日本 4 大合法賭博運動之一。至今,全國有多達 43 座競輪場,賽事幾乎是全年無休,博彩收益超過 1.15 萬億日元,每年吸引 5,700 萬人觀賽。每年 12 月 30 日舉行的「KEIRIN 大獎賽」(KEIRINグランプリ),冠軍獎金多達 1 億日元,豐厚獎金吸引日本人投身成為職業車手。
叫人意想不到的是,日本作為凱林賽發源地,車手在國際賽中並不特別出眾,只有日本車手永井清史在 2008 年北京奧運贏得一面銅牌。法籍的日本單車隊教練 Benoît Vêtu 曾經如此鼓勵日本車手:「這是日本的賽事,你必須把它帶返日本,這是你的財產。」
有競輪賽評論員分析指,競輪賽與凱林賽賽制的差別,叫很多日本職業車手不習慣,譬如競輪賽容許車手有肢體碰撞,更被視為賽事特色之一,以致經常出現「攬炒」場面。再者,日本職業車手多數在競輪賽賺大錢,願意放棄豐厚收入、備戰奧運凱林賽的車手少之又少。
以職業車手郡司浩平(Kohei Gunji)為例,他在 2019 年首 11 個月,便在競輪賽賺得 6,850 萬日元,他坦言與大部分職業車手一樣,對轉戰奧運興趣缺缺。「我知道有職業車手為奧運備戰,我會為他們打氣,但那不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