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思考這個問題,就需要知道誰是規劃的主導者。是家長還是學生?如在中學時期考慮移民的,大多是家長擔任主導的角色。至於大學畢業後,決定留下還是回港,卻是另一回事,作為父母只能提供意見,終究也是子女的人生選擇。
家長就是子女的人生嚮導,如他們自小就嚮往在外地生活,增廣見聞,不論家長是否鼓勵,也需要了解原因、提供意見及重要資訊。而除了要尊重子女為獨立個體,不主導他們的人生外,更重要的是協助他們作出負責任及合適的抉擇。
但若子女還在中學階段,卻是家長為他們考慮移民的合適時機,因為年輕人在沒有家長的指導及支持下,其實不容易走前一步。學生需留意學校的學科、課程及考試制度是否適合,就像我一直提及,在海外升學,當然要做足準備功夫,從選擇另一學習制度的角度做好資料蒐集,也是不錯的考慮。
移民一般是想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物質水平或生活質素,例如 Work-life balance 及較大的生活空間。而正在考慮的你,想要怎樣的人生?很多人將兩者混淆,但其實如果我們仔細想想,一旦移民,將會改變整個生活版圖,Standard of living 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考慮移民時,應該想想你所居住的地方,是否一個安全、快樂、滿足的地方?而你的人生、時間、家庭及事業是否有平衡的發展,能夠滿足到你?這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人說「贏在起跑線」,但其實起跑線最終也是自己訂立的,你是你人生路上唯一的競爭對手,你的目標及跑道,並不等同其他人的目標及跑道,別人最理想的決定,也不一定能套用在你身上。而隨著個人成長,由中學、大學,到進入職場,成本也不一樣。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機會成本,早年到外國生活,能夠學到如何自理,但與父母及兄弟姐妹的關係則會相對疏離,學生要有一個非常強的社交能力來建構自己的圈子,才能建立生活上的各個需要。
下一篇文章,我會更詳細地以生活例子,講解及分析年輕人為何更能適應外國新生活,而其他年齡層如何適應移民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