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一般提起哥斯拉之類的東寶怪獸大家庭,都會想起特攝電影中那隻皮套恐龍,但事實上這些怪獸是有動畫的。最近的「哥斯拉奇異點」不是第一部哥斯拉動畫,如果只計「動畫劇集」,那麼廣義上其實是第三部。但如果連「動畫電影」都計算在內,而且將三部曲當成「一部」,那麼「哥斯拉奇異點」則已經是第四部了。
頭兩部的哥斯拉動畫或者不是許多人看過,除了因為都有點歷史外,那兩部都是由美國製作的,分別是 1978 年的 Godzilla、以及 1998 年的 Godzilla: The Series。前者除了哥斯拉外,還加了一條擁有飛行能力的小龍「哥佐奇」(Godzooky),與一群人類探險家到處打倒不同的怪獸,劇情傾向胡鬧搞笑。
後者其實是 1998 年荷里活版電影 Godzilla 的後傳,在電影結局中殘存下來的恐龍卵孵化出「哥斯拉二世」,認了人類作父親,跟主角群一起冒險。與作為改編反例的正篇電影不同,這部動畫口碑不錯,還拍了兩季。雖然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會有點難以下嚥,但回頭看昭和年代的哥斯拉電影,也是差不多的感覺。
接下來已經是 2017 年到 2018 年由 Polygon Pictures 製作的哥斯拉電影三部曲:「怪獸惑星」、「決戰機動增殖都市」及「噬星者」。故事背景伸展到遙遠的未來,被哥斯拉迫得出走宇宙的人類找不到可以移居的行星,唯有回來重新面對那隻怪獸的王者。這三部曲比較多人認識,除了是因為 Netflix 有上架外,還因為是虛淵玄編劇。
哥斯拉的未來世界不是初次,「哥斯拉最後戰役」已經試過,不過卻是借虛淵之手,初次拍出悲劇與灰暗的哥斯拉故事。可惜的是劇本與製作演出之間存在差距,純 3D CG 作畫的風格不是所有人都欣賞,另外為了將所有劇情塞進三集總共不足五小時的長度內,還要安排與不同怪獸的戰鬥場面,代價就是劇情有點跳躍,角色建立也強差人意 —— 當某個角色開始多話,你就知道他離死期不遠了,這點說起來也很虛淵。如果攤分成兩季共 24 集的長度,結果會很不一樣。
至於「哥斯拉奇異點」,本身也可以看成哥斯拉系列的「奇異點」。正如上篇所講,故事只不過拿「哥斯拉」做噱頭,本質是一部硬核科幻劇。不過其革新之處是為系列注入新生命,不再局限於「怪獸出現,再將牠打倒」的模式上,多出兩部就淪落成以加入新怪獸為賣點的舊路。評價雖然十分兩極,但的而且確超越了既有的框架。尤其回顧過去的動畫改編史,起碼在新嘗試上遠遠稱不上失敗,絕對不辱「奇異點」之名。
正如圓谷近年拿特攝作品 Ultraman 和 Gridman 改編動畫,冒險大幅度修改原著,卻在引起舊粉絲的注意外,也成功搶下新世代的觀眾。在動畫業界鬧題材荒,不斷動畫化輕小說之際,特攝改編成為了其中一個打破僵局的缺口。圓谷先拔頭籌,東寶後來趕上,千里外的東映在月前宣佈要把漫畫版「假面騎士 W」動畫化。動漫文化界跨媒體跨次元的潮流,不知不覺間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