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以為蘇聯時代史太林的統治,政治審查、打壓知識分子,其實共產黨時代的蘇聯,是對帝俄時代審查言論的一大政治報復。
整個 19 世紀,沙皇的俄羅斯都嚴厲限制言論自由、知識自由、思想自由。
由於俄羅斯國土廣闊,大多數人民是文盲的農夫,而且農村地區,地理阻隔,人民不相往來,19 世紀中開始流行的社會主義思想、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人權言論,很難在整個俄羅斯流行。加上道路和鐵道系統的落後,「進步思想」很難推廣。
正因為思想言論很難傳播,這才迫使列寧的共產反政府組織,早就對自由主流知識分子失去耐性,認為在聖彼得堡的圍爐清談,沒有用處,主張一步到位,直接展開暴亂。
左翼知識分子希望在中產階級之間傳播人權思想,在民選議席、但沙皇有一票否決權的國會,申訴改革主張,希望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程序中,令俄國走向現代化,如西歐國家一樣,但列寧的極端布爾什維克組織不同意。
19 世紀中葉,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一度推行改革,放寬言路,甚至簽署法令,解放農奴,但遭到極端分子刺殺。其子亞歷山大三世登位後,政治開倒車,全面收緊,觸發激進學生對他企圖刺殺。這時的俄國,知識與愚昧之間對立尖銳,讀過書的人少,文盲人口多,而且俄國知識分子對西歐傳過來的人權自由思想,傾崇之餘,對於缺乏工業基礎的俄羅斯,也沒有廣泛的中產階級,人權自由思想如何與本土的文化傳統結合,一知半解。若氣候反常,導致農業失收,國家就處於暴亂或革命邊緣。
1903 年,一些農夫已經在農村自發地搶奪地主的土地時,俄國的知識分子又開始信奉馬克思主義,而且也沒想到,農村先爆發暴動。早期的共產黨,由馬爾托夫領導的孟什維克派,希望在城市推動工人革命,而且不要強行,待時機自然成熟時就會爆發。
列寧則相信要盡快革命,而且一旦革命成功,必需推行專政。
這時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繼位後,對知識分子的集會和打壓更趨嚴重。沙皇在全國推行語文教育的「俄羅斯化」,取締國內的波蘭裔,立陶宛和烏克蘭裔的語言,將俄文定為唯一的官方語文。
宗教方面,俄羅斯東正教定為一尊,羅馬天主教堂關閉。而且國內出現一個極端的民族主義暴力運動,四出刺殺親民主的政客,在城市威脅工人不得罷工。
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三世上台即成立了俄國的秘密警察組織,叫做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Okhrana)。
三十年來,公共安全與秩序保衛部滲透民間任何被視為動搖俄國帝皇統治的民間組織,由內政部(MVD)名下的警察部門管轄。執法時使用特警,形成白色恐怖。
正因四出搜捕異見者、囚禁和暗殺知識分子,列寧的十月革命,方可在 1917 年爆發而成功。其中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但歷史條件的成熟,沙皇對言論的鎮壓,也成了歷史發展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