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陸上帝國史】香港是否曾是越南趙朝的一部分?

A+A-
位於廣州的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攝於 2004 年。 圖片來源:Oliver Tsa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過去二千多年,香港長年被多個中原政權統治,不過亦有些時期例外,例如英屬香港、日本三年零八個月、葡佔屯門蒙古元朝,以上政權要麼是西方的殖民勢力,要麼是來自北方的強大軍事帝國所建立。這次要講的故事,則與上述不同,香港在大約公元前 203 年到前 111 年,曾經由一個被中國稱為「南越國」,越南稱為「趙朝」的政權所統治,該國的地位一直為兩國史學家所爭論。

根據香港珠海學院蕭國健教授的分析,香港早在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居住,人們過著漁獵生活。城市大學在 2019 年出版的「香港史」指,這些原住民被視為「南越族」,古時香港沒有明確的政權,但就偶爾爆發氏族戰爭。到春秋戰國時代,曾經是一方霸主的越國敗亡,越國大概位於今天浙江、江蘇、江西一帶,當時越國遺民向南遷,進入嶺南地區,與原住民同化,並帶來先進的農耕和鑄銅技術。

到秦始皇滅六國後,向南擴張領土,在公元前 214 年派遣 50 萬大軍吞併南越族土地,新設南海、桂林、象郡三郡,香港地區就屬於南海郡番禺縣管轄。不過秦朝對中原的管治很短暫,國祚不足 15 年。秦朝覆亡後,四處民變,當時象郡郡尉是趙佗,在現今河北地區出生,當年秦國吞滅百越時,他是 50 萬大軍的副將,其後一直鎮守象郡。不過秦亡之時,他並沒有舉兵勤王,而是兼併桂林郡和象郡,並在公元前 203 年自立為王,自稱「南越武王」。

這個南越國都首都設於番禺,即約今天的廣州。南越國向南擴張,盛極之時,領土包括今天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小部分地區、海南、港澳,以及越南北部、中部。基本上,香港曾經是南越國的一部分,是學界的共識,包括中港越的學者。浸大歷史學教授周佳榮就在「香港通史」指出,考古學家曾經在大嶼山北部的白芒發現南越時期遺存。南越國傳歷 5 世,共 93 年,最終被漢武帝所滅,香港一帶亦被中原政權收復。

具爭議的地方,並不在於香港是否南越國的領土,而是南越國本身的地位,是否越南王朝之一。例如中國官方人民出版社的「香港經濟史」就把南越國定性為一個地方軍閥:「香港龍川縣令趙佗在秦亡後佔據嶺南三郡建立南越國的事件,只是地方叛亂和封建割據的性質,並不意味著包括香港地區在內的南越國所佔疆土脫離了中國」。亦有說法指漢初時期,朝廷對外要防備北方匈奴,對內要行無為而治,趙佗亦有向漢室納貢,成為「藩輔」,於是沒有刻意收復南越。

而越南共產黨以及近代越南史學家,亦認為南越國是漢人侵略越南所建立的殖民政權。首先趙佗本來就是河北地區的華夏族,當初南下是奉秦始皇之命,侵略越南地區,吞併土生的甌駱國,只是後來自立為王,而他管治南越國的方式,都仿傚秦國的典章制度。而且就領土範圍而言,南越國國土雖然包括桂粵、越北和越中,但依然以今天中國國土部分佔多數,無論統治階級、抑或國家人口,均以華夏族為主。

不過,傳統而言,越南史學家都認為南越國是越南的正統王朝,稱之為趙朝。例如越南陳朝黎文休所撰的「大越史記」,就把趙朝當作越南國史的開始,尊稱趙佗為趙武帝,並寫道:「趙武帝能開拓我越,而自帝其國,與漢抗衡,書稱老夫,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業,其功可謂大矣。」到後黎朝時,吳士連所編成的「大越史記全書」亦記載:「趙氏一失其守,國亡統絕…… 後有帝王之興,地險已失,復之必難」。趙朝覆亡是北屬時期的開始,越南亦難以回到昔日之盛。

近年,亦有一些非大中華史觀出現,例如 2016 年出版的「被扭曲的南海史」提及:「南越國雖然以漢人為王,但是南越國是越人為主體的國家,在政治上也有越人的廣泛參與。比如南越國後期影響力超過王族的宰相呂嘉就是越人…… 在越人受到漢化的同時,漢人也受到越化…… 所以南越國更像是漢越共治的國家。由此,越南人把南越國視為正溯並非不合理。」

而「史記·陸賈傳」就記載到一段有趣片段,陸賈奉漢高祖之命出使南越,由於趙佗已習慣於越人生活,以部落首領的身份自居,於是「椎結箕踞見陸生」,陸賈生直斥趙佗「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墓在真定」,並指他「棄冠帶」是「棄反天性」的表現。陸賈最終成功勸說趙佗向漢室稱為外臣,而趙佗又繼續在南越國做皇帝。南越國抑或是趙朝,或許最終還是雙方各自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