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石油價格不斷攀升,近 9 個月幾乎翻倍,乍看還以為是 ESG 成效不彰。但根據基本的經濟學,左右資產價格只有兩個可能,一是需求增加,二是供應減少,而現實情況似乎是兩者同時發生,最終把石油價格推高。在 ESG 炙手可熱的年代,發生著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
2020 年疫情大爆發,一度減低全球石油需求,不少國家和企業以為油峰(Oil Peak)已過,以「趁墟」心態出來講碳中和目標,竟反而將自己卡在一個尷尬的位置。
油價上升的第一個原因,是供應增加。隨著經濟從疫情中快速復甦,經濟活動正常化,石油需求重新恢復,由疫情之初的供過於求,變成近幾個月的供不應求。這令一些本身矢志轉型的能源公司齊齊頭痛,無一倖免,明知道需求最終會下降,但仍要且戰且退,好好計劃一下華麗轉型,匹配有限的供應。
油價上升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供應減少,話事權逐漸落入少數國家手中,價格自然更容易被舞高弄低。根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石油產量市佔率,或會由現在的 37% 升至約 50%,搶贏美國及俄羅斯等國;但可堪玩味的是,在 2030 年代,由石油帶來的收入,卻可能大幅下降高達 75%,猶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需知道過去幾年,石油價格之所以處於較低水平,主要是美國頁岩油生產商、石油巨企產量不斷增加,才成功抑制油價上漲。但在現實情況中,2020 年石油開採支出下降至約 3,300 億美元,不到 2014 年歷史最高水平的一半,拖慢開採速度。
悲慘的是,不少國家和企業仍十分依賴石油和周邊業務謀利,未來要適時轉型,相信也非常艱辛。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為例,對能源轉型準備最少的國家,主要也是 OPEC 國家,包括伊拉克、利比亞、委內瑞拉、赤道畿內亞、尼日利亞、伊朗、阿爾及利亞、阿塞拜疆和哈薩克等。
改油換代,對富國來說未必難過登天,加拿大、挪威及澳洲等國已成功發展其他經濟領域,並以綠色能源助力經濟發展。但從客觀效果而言,全球邁向能源轉型的代價,似乎是把成本加諸於窮國,形成一個更懸殊的國際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