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編輯及自由撰稿人稻田豐史,在今年 3 月底於「現代經濟」(現代ビジネス)刊登評論「以快進方式觀看電影的人的出現,其所表示的可怕未來」,他認為當今影像平台容許觀眾以倍速快進的方式觀看作品,會影響整體的文化結構。文章甫刊出,隨即引起網上熱議。
稻田認為導致今天的局面、或者將這種觀看方式變成可能的因素有 3 個。第一是影像娛樂供給氾濫,只需要支付極低廉的價格,就能夠獲得接近無限的電影和劇集。第二是大眾愈來愈傾向追求性價比,希望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多的情報,目的不再是「鑑賞作品」,而是快速地「消費內容」。第三是以對白推進劇情的作品增加,觀眾漸漸不需要透過畫面來理解情節。
以「快進」方式觀看的人漸次增加,也就意味著製作方需要從一開始就關顧這種觀眾,於是劇情密度不可以高,流程也必須盡量簡單。結果深深影響今天許多日本影視作品的表現形式,例如情緒傾向不經由表情及鏡頭表達,而是由角色親口說出。因為前者要求觀眾專注,也需要時間醞釀,但後者只需用一句對白交代。於是無論「快進觀看」、抑或邊看邊進行其他工作,也可以理解劇情進度。
在 6 月 7 日,稻田刊出了另一篇文章「想成為御宅族的年青人,在倍速之外,還執著於電影和劇集數量的理由」,進一步論述「快進觀看」的影像消費現象。他認為從社會層面來說,這種觀看方式是為了有效率地「補習」大家都在看的作品,目的是快速地把握流行話題,同時可以獲得「御宅族」的個人標籤(即使事實上你不是)。於是在明明大多數人都是普通地活著,卻要求突顯個性的今日社會裡,你可以既合群又獲得自己的獨特性。
日本社會經歷過 8、90 年代對御宅族不友善的時期後,動漫文化在千禧年代成為了代表國家的「Cool Japan」招牌,外需轉內需的情況下,與國家文化與民族特質扯上關係。極端的雙重歷史造就了「御宅族」既合群,又可以擁有獨特性格的矛盾身份,而這種身份又透過「日本社會」的日常生活而調和。
於是「快進觀看」透過高效率的情報消費過程,成為了日本社會身份認同的生產方式,文化生產和消費、電子平台的結構,以及文化身份的建構,三者連成了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