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講求科學實證,在各個專業範疇,例如公共衛生、政策制訂,以至一般市場營銷,都需要大量統計學知識。然而,如何演繹統計數據可以是一個政治問題,美國應用數學家 Aubrey Clayton 就撰文回顧現代統計學的優生學根源。
自 2014 年起,英國老牌精英學府倫敦大學學院(UCL)的心理學榮譽教授 James Thompson 就在校內舉辦「倫敦智能會議」(London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當中觸及種族和智能發展等富優生學色彩的議題。由於 Thompson 沒有知會校方,到 2018 年有學生報章披露事件,倫敦大學學院高層才驚覺會議的存在,隨即進行調查,處分涉事職員,並強調會一直打擊種族主義。
倫敦大學學院也進行歷史調查,了解大學自 1826 年創校以來與優生學發展的關係,亦有愈來愈多人了解到優生學如何影響統計學發展。已故倫敦大學學院學者、著名統計學家高爾頓(Francis Galton)提出了現代統計學的重要基礎概念「均值迴歸」(regression toward the mean)和「關聯性」(correlation)。可是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優生學之父。1883 年,他首次提出優生學的英文「Eugenics」,希臘文意思是「出生優越」。
高爾頓是達爾文的表弟,一生沉醉於進化論,並希望把進化論和統計科學應用到人類發展之上。他在 1869 年出版著作 Hereditary Genius,天才的英文「genius」,字根有基因的意思,便是出自該書。高爾頓認為成功的關鍵,先天因素重於後天因素,故建議政府鼓勵精英階級之間繁衍後代,而貧困、愚蠢的人就不應該生育。長遠的話,人類物種將會昇華成一群顯赫的天才。他在書中也提到,各個種族平均智力水平有差異,指黑人整體比白人低兩個級別。
高爾頓的後繼學者皮爾遜(Karl Pearson),亦是優生學運動重要的領軍人物。他是 19 世紀知名數學家,同樣在倫敦大學學院任教多年。他創立的皮爾森卡方檢定(Pearson’s chi-squared test),幫助確立不同變數之間的關聯性,至今仍是統計學經典入門。皮爾森深受高爾頓影響,形容優生學是「人類物種有自我意識地進化」,並支持美國白人對其他種族的滅絕行為。他其中一個知名研究,是分析統計大量 5 至 7 世紀不同種族的頭骨,從而推動不同種族的智力和性格差異。
皮爾森創立了權威學術期刊「生物測量學」(Biometrika),並發佈多篇帶優生學色彩的文章。例如 1904 年,他運用「四分相關法」(tetrachoric correlation),比較 4,000 多雙生兒,由生物特徵如瞳孔顏色,到性格特質如活潑程度。他聲稱雙生兒的特徵大致相同,這反映我們大致會繼承父母的脾性和能力,他呼籲英國要向美國和德國學習,加快進化步伐。直到 1936 年過身前,皮爾森一直是「生物測量學」的編輯,後來又創立了另一本期刊「優生學年鑑」(Annals of Eugenics)。
2020 年,倫敦大學學院完成調查後,決定刪去以高爾頓和皮爾遜冠名的教學設施。到今天,「生物測量學」依然是行內的有名期刊,而「優生學年鑑」就改名為「人類遺傳學年鑑」(Annals of Human Genetics),該兩份期刊以至整個統計學界的優生學色彩都已經淡卻。Clayton 則以高爾頓和皮爾遜的故事,提醒大眾科學的客觀假象:科學其實可充滿意識形態和政治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