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的典型想像,都是年輕人辭工去做喜歡的事。但對日本神戶一名中年漢來說,因從 23 歲起留醫精神病院 23 年,如今還要照顧同居的九旬母親,「受薪上班」反而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直至兩年前,他在地方組織的幫助下,成功以 53 歲之齡初次就業。一路走來的苦,現在終於回甘。
這位男士從小熱愛音樂,學生時代曾組樂隊,雖因父母反對而放棄入讀專門學校,但考進大學後仍繼續彈低音結他,也喜歡打羽毛球。踏入 20 歲後,他在精神方面出現問題,反覆留醫及出院,並在 23 歲那年開始長期留院。而他本人也不清楚,這是因為病情嚴重,還是因為家庭問題。
「醫生甚麼也沒說,我便沒想過出院」。約 10 年前,他透過前病友認識到院外世界,才心生憧憬而申請出院,豈料很快獲批。此後他入住中途宿舍,接受為身心障礙者提供的工作培訓和機會的支援服務,惟一下子無法適應時代的巨變,亦不習慣與人對話,加上體力不支,往往沉默過大半天。
支援服務的同路人持續嘗試搭話,這位男性也逐漸展露笑容、加入對話,又因個性溫和穩重及幾乎從無缺席,獲委任為製作和菓子等工作的領袖。他終於建立足夠信心,向職員表示「想要試試去上班」,並轉往協助身心障礙者就業的服務中心,在政府的職業介紹所登記,展開求職活動。
雖然履歷上寫著「曾入院 23 年」加上「零工作經驗」,令很多理解身心障礙者的公司也面有難色,但他從未放棄,每次面試失敗也會喝杯咖啡,思考接下來要再往哪裡應徵,這份堅持也為中心職員鼓起勇氣。在求職一年及通過實習後,他終獲神戶市的野瀨醫院聘用為清潔工。
入職至今兩年,現時他每週上班 4 天,合約訂明由早上 9 時至中午 12 時,但每次都會提前 1 小時開工,仔細打掃院內不同角落,自言「充滿幹勁,工作有趣」。疫症爆發後,他也從沒遲到或缺勤,甚至被上司形容為「極度認真專注,連鏡子也擦得光亮」,在職場備受信賴。
下班後,他會在休息室跟同事閒聊一下,才回到與母親同住的家,負責煮食等大小家務。在休息的日子,他會聽聽音樂、出外購物,以及每週回去就業服務中心一次,跟同伴和職員聚一聚。當初,他想以人生第一份薪水買部電子琴,結果卻把那筆錢都捐給營運中心的非牟利組織。「這個地方,果然讓人安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