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評估應考慮塑膠影響?

A+A-
塑膠廢物破壞生態環境
塑膠對環境影響深遠,企業在應用塑膠方面的表現,應納入 ESG 評估之列。 圖片來源:路透社

近年,投資界在分析一間公司的價值和前景時,愈趨會考慮企業在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表現。鑑於塑膠對環境影響深遠,企業如何應用塑膠,也該納入 ESG 評估之列。

至 2018 年,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 3.6 億噸。根據聯合國環境署的研究,時至今日全球已生產超過 83 億噸塑膠產品,當中只有 9% 的塑膠廢料得以回收,約有 12% 被焚化,其餘 79% 則被送往垃圾場、堆填區或棄置在自然環境中。

塑膠在工商業應用廣泛,同時釀成巨大生態危機。塑膠在三方面為環境和社會帶來問題。首先是海洋污染,據估計每年有 800 萬噸塑膠因處理不當或胡亂棄置而流入海洋。第二,塑膠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燃燒塑膠廢料亦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估計燃燒 1 噸塑料會產生 1.4 噸二氧化碳,而微塑膠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目前尚未清晰。

審計中,有所謂的「雙重重要性」(double materiality)。「雙重重要性」由歐盟委員會首先提出,屬於非財務報告中非約束性指南的一環。雙重重要性是指可持續披露的內容不僅需要涵蓋公司面臨的風險,還需要涵蓋公司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環境和社會目標方面的重大問題或事項,最終會產生財務後果,當中,公共衛生和氣候變化就是主要例子。

塑膠是另一個具有「雙重重要性」的物品。一方面塑膠污染環境,影響生態和公眾生活品質。另一方面,塑膠處理不當存在經濟代價。例如,據估計有 95% 的塑膠包裝價值在初次使用後便消失,相當於每年損失 800 至 1,200 億美元。另一方面,如果能有對環境更友善的設計和廢物再利用措施,估計到 2030 年,能為歐洲帶來 6,000 億歐元的回報,或相當於企業 8% 的年收。

而 ESG 評分,則可提升公司應用塑膠的透明度,鞭策企業履行承諾、改善新產品和服務。例如德國指數公司 Solactive 的「超越塑膠廢物指數」(Beyond Plastic Waste Index),就會追蹤公司在減少、重用和回收塑膠的表現。標普國際的消費品 ESG 評估中,有 40% 的比例是廢物和污染,當中會關注減少塑膠和回收廢物的事務。

ESG 資料及洞察機構的主要挑戰,是報告缺乏標準評分指標,而公司之間可披露的指標也各異,另外,缺乏外部壓力促使公司提供合適的數據也是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對於公司而言,要量化塑膠的間接影響並不容易,公司本身就很難追蹤自己的產品最終是否流落海洋,也難以確認可回收的產品最終是否真正得以回收。

就整合塑膠影響納入 ESG 評核,「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認為可循以下三方面作評估:

  1. 公司產品在生產和使用時,所增加的普通塑膠和問題塑膠,應評估塑膠的類型、數量和壽命。而且要考慮到有否減少使用塑膠,和有否生產可重用、可回收的產品;
  2. 公司在營運過程中,產生的塑膠廢物數量,和避免它們被棄置在堆填區方面的努力;以及
  3. 公司對回收現有塑膠的貢獻,例如會回收報廢產品、直接投資相關技術,或通過其他間接渠道貢獻。

譬方說,若一間企業能採用可家居天然降解的「環保膠粒」,以取代傳統的聚苯乙烯粒(Polystyrene),便可使公司在生產和消費鏈中,大大減少傳統塑膠的使用量及其環境影響,從而改善 ESG 方面的表現。

在未有強制和標準化的 ESG 報告前,ESG 評分和洞察機構將繼續在中期發揮作用,負責搜羅數據,以促進更可持續的融資決策和企業行動。長遠來看,隨著資料披露標準化,這些 ESG 智庫將能提供更具洞察力的評估、諮詢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