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如果真的要補回哥斯拉系列,應該如何開始?(昭和篇)

A+A-
1954 年的「哥斯拉」,是人類唯一一次在電影中以自力殺死哥斯拉;圖為劇照。

上一篇交稿的時候,順口問了一句總編大人要不要分開幾篇簡單介紹各系列,收到的回覆是「可以」,於是接下來幾篇都是「哥斯拉電影系列建議食用方式」。一篇概述一時代系列的方式,注定不會太深入,不過讀者對象是入門觀眾,所以愈簡單反而愈好。如果是像筆者一樣全系列都看過、甚至把東寶怪獸特攝都看過的讀者,還請包涵。

哥斯拉的電影系列,大致可以分為「昭和」、「平成」及「千禧」,但平成系列第一作,其實還是昭和年間,千禧系列的首部還是 1999 年。以上的命名邏輯基本上是以整體風格劃分,更直觀是每個系列的中間都有一段空窗期,所以是後來追加的統稱,而非一開始就存在的計劃。於是要嚴格細分的話,每個時代系列也可再劃分為不同的類型。

昭和系列首兩作「哥斯拉」及「哥斯拉的逆襲」可以自成兩部曲,除了因為隔了 7 年才有下一部外,黑白的畫面、驚慄片的氛圍、加上開創歷史的性質,即使你對怪獸特攝興趣不大,這兩部作為日本電影的文化遺產,也值得一看。

「哥斯拉」除了為往後所有系列作立下「輻射恐龍登陸日本」的定式外,也是人類唯一一次以自力殺死哥斯拉,就這一點已經值得觀看。對,筆者發現原來許多人不知道,早在首作,哥斯拉就被芹澤博士用氧氣破壞素殺死,後來的都是另外一隻。至於「哥斯拉的逆襲」除了讓關西也平等地被踩爛一次外,同時也開創了怪獸間對戰的特攝傳統,往後也離不開以此為賣點。

怪獸對戰的定式,以 1962 年的「金剛對哥斯拉」迎來第一個、同時也是無法超越的高潮;圖為劇照。

怪獸對戰的定式,以 1962 年的「金剛對哥斯拉」迎來第一個、同時也是無法超越的高潮,筆者甚至覺得劇本比今年那部「哥斯拉大戰金剛」更出色。在此之後,每年一部的製作哲學,幾乎都是「讓新怪獸與哥斯拉對戰」以及「讓全部新舊怪獸來個混戰」。哥斯拉也漸漸從恐怖的怪物轉變成正義的使者,也會做出跳舞等人性化的動作,討好低齡觀眾的目標也愈來愈明顯。

1965 年的「怪獸大戰爭」可以看成一個轉捩點,劇中的哥斯拉做出當時流行的赤塚不二夫漫畫「小松君」裡井矢見的搞笑動作,輻射恐龍流露出明顯的人性化。1967 年的「怪獸島決戰哥斯拉之子」更明顯的向兒童觀眾靠攏,劇中安排哥斯拉多了一個的兒子「迷你拉」,親子互動取代了破壞都市的暴力畫面。

「怪獸島決戰哥斯拉之子」中,哥斯拉與兒子「迷你拉」的親子互動,取代了破壞都市的暴力畫面;圖為劇照。

60 年代中後期開始,因為電視的普及取代了電影的市場,東寶也陷入經營困境。為了節省大廈微縮模型的製作成本,在荒地野外的戰鬥場面也漸次常見。1969 年的「哥斯拉.迷你拉.加巴拉 全體怪獸大進擊」以「小男孩發夢」的方式蒙混過關,大量重用了之前作品的鏡頭,該作也成為全系列中唯一以「不存在怪獸的現實世界」為背景的作品。

如果你真的無法忍耐連續 15 部的昭和氣息,以及愈來愈粗製濫造的生產,除了首兩作外,筆者建議可單挑以下幾部看:1971 年的「哥斯拉對黑多拉」、1974 年的「哥斯拉對機械哥斯拉」,以及翌年的昭和系列最終作「機械哥斯拉的逆襲」。

「哥斯拉對黑多拉」除了有著名的「飛行哥斯拉」場景,也是昭和系列中少見地以社會議題為主軸,講述從人為污染中誕生的怪物反噬人類。劇本脫去兒童向的節奏,也明確地出現人類死亡的場景。演出手法以今天的眼光看也非常前衛,甚至可以說有點意識流,是哥斯拉全系列中的異端作品。

「哥斯拉對黑多拉」中著名的「飛行哥斯拉」場景;圖為劇照。

有甚麼比巨大怪獸對戰更令人興奮?就是巨大機械人與怪獸的對戰。「哥斯拉對機械哥斯拉」回歸早期正統的東寶科幻特攝風格,「機械哥斯拉的逆襲」更上一層樓,對角色的情感與關係衝突有更仔細的描寫,甚至帶有少許將來平成系列的影子,明顯以成人觀眾為對象,不辱本多豬四郎作為監督的最後作品名號。

總括而言,昭和系列以兩部名留青史的驚慄電影為始,開創了各種符號語言的使用及製作方式。之後靠著「哥斯拉」的資本不斷以新角色及混戰作招徠,即使粗製濫造,也吸引了一定數目的兒童觀眾。然而電視媒體普及後,每星期安坐家中,已經能夠觀看大量的怪獸,哥斯拉的吸引力也大不如前。經過一番掙扎後,以兩部佳作收結,即使總體集數有好有差,也算是一個光彩的系列。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