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首次就未成年照顧者(Young Carer)進行全國調查,近日發表的結果顯示,大約平均每 20 名中學生,就有 1 人要擔起本該由成人所負的責任,恆常操持家務、看護病患或照料幼兒。不少人因此身心疲憊,盼能多點睡眠及溫習時間,但直言「再怎樣求助也無人關注」,倍感孤立無援。隨著人口持續老化,新世代恐成「代罪羔羊」。
厚生勞動省及文部科學省在去年 12 月至今年 1 月,向 1,000 間公立中學及 350 間全日制高中的二年級生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約有 1.3 萬人受訪。結果發現,5.7% 初中生及 4.1% 高中生表示「現有需要照顧的家人」,按此推算,全國約有 10 萬名未成年照顧者。照顧內容以煮食及洗衣等家務為主,另包括接送弟妹往來托兒所,或照料家中的精神病患或殘障人士,幫忙洗澡、如廁等。
調查顯示,近 4 成受訪中二及高二學生「幾乎每天」扛起重責。整體平均一天為此花上 4 小時,逾 1 成學生則花費 7 小時,還有約 1 成受訪學生要獨力照顧。這些未成年照顧者當中,1 至 2 成人承認「無時間溫習及做家課」、「精神上很吃力」,亦有睡眠不足、改變升學計劃等影響。但逾 6 成初中及高中學生「從未與人商量」,多數認為「不至於此」、「說了也不會有變」、「沒有餘力去說」。
15 歲的優輝(化名)從小學起,便照顧因大腦痲痺而行動不便的母親,為她洗澡及更衣等。雖獲政府援助,有看護每週上門數次,但因雙親離異及弟弟年幼,很多家務仍要優輝承擔。晚上 8 時結束課外活動後,他便忙著洗衣服、買食材、煮晚餐,凌晨才能就寢,幾乎無法與朋友相聚,在家也難以溫習。「討厭被家事奪去個人時間。也不想讓朋友知道家裡的事,就沒跟他們說。」
岐阜縣出身的鹽谷友香同為過來人,8 歲時因居於附近的祖父確診認知障礙,卻無親人看顧,於是每逢週末便要留宿,協助其排泄及防止外出。12 歲時母親罹患柏金遜症,她再替忙於工作的父親擔起照料責任,持續兩年「兩頭燒」。鹽谷飽受壓力,中學時因脫髮而被嘲笑,「不想回校,但和母親待在家裡也很痛苦」,直到升讀大學而離家,由父親接手照顧,仍因拋棄家人的罪惡感而難眠。
分析認為,日本缺乏足夠支援政策,加上「外人難以插手家事」,學校及行政機構有時亦愛莫能助。另有孩子認定「照顧家人乃理所當然」,並無未成年照顧者的自覺,調查反映的僅為冰山一角。長期研究青年護理、成蹊大學教授現代社會學教授澀谷智子提醒,當中很多人被迫放棄學習、興趣及夢想。「有些負擔過重的孩子長期缺課繼而輟學,有時因此難以找到足夠維生的工作。」
澀谷警告:「假如放任不管,情況對這些孩子持續不利,等到了無法堅持的時候,他們會反變成需要看顧的人。」大阪齒科大學社會福祉系助理教授濱島淑惠更指,截至 2020 年 9 月,日本 65 歲以上人口多達 3,617 萬,需要就醫的精神病患亦從 2014 年的 392.4 萬名,增至 2017 年的 419.3 萬名,加上單親家庭亦在增加,相信今後未成年照顧者的人數很有可能持續增多。
調查結果公佈後,當局表示會檢討急切支援。一些過來人則已採取行動,向未成年照顧者伸出援手。從 16 歲起照顧病重母親的宮崎成悟,有感於無法傾訴之苦,遂成立聊天網站供同路人交流,並每月開辦一次網上諮詢會,讓參加者吐苦水,再由曾為未成年照顧者的人士提供建議。「向前輩說出煩惱,再獲得前輩的意見,從互動中可以客觀掌握自己的狀況,這對年青人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