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ashi:金剛之後,會是科學怪人嗎?

A+A-
「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電影劇照。

華納對「怪獸宇宙」的野心,早在「哥斯拉 II:王者巨獸」中表露得很清楚,一閃而過的地圖,告訴觀眾地球上有過百隻還未出場的角色。剛剛上映的「哥斯拉大戰金剛」,在擴展電影系列世界觀的同時,也再續了半個世紀前的美日怪獸決鬥。然而,除了這場輻射恐龍和原始猩猩之間的對決外,其實還有一場未竟的幻之對決:「科學怪人對哥斯拉」。

1962 年的「金剛對哥斯拉」在日本本土及美國的票房都十分成功,使東寶對日美怪獸對決的點子很有信心。但要重用這個賣點,就必須找一隻與金剛齊名的怪獸,於是目光就落在名氣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科學怪人」上。夥拍美國製片公司 Brenco Pictures,東寶委托了「金剛對哥斯拉」的編劇關澤新一來撰寫劇本,美國方面也參加了原案,負責的是 Star Trek 製作人之一的 John Lucas。關澤在 1963 年就交出了劇本初稿,當時的劇名是「科學怪人對氣體人」,顧名思義就是 1960 年「氣體人第一號」(ガス人間㐧 1 号)的續篇。

「氣體人第一號」講述被瘋狂科學家改造成氣體人類的男主角,為了自己的愛人向社會報復,最後同歸於盡。「科學怪人對氣體人」劇本設定氣體人原來沒死成,而且遠赴歐洲,企圖用科學怪人的技術復活愛人。儘管劇本滲進了 John Lucas 本人喜歡「氣體人第一號」的私情,但有關電影曾經在美國上映,票房亦不俗,理應是個可實行的企劃。

「氣體人第一號」電影劇照。

然而東寶翌年突然把編劇換成馬淵薰,劇名也改成「科學怪人對哥斯拉」,難道金剛真的要交棒予科學怪人,與哥斯拉車輪戰嗎?結果這場日美對決沒有成事,觀眾在 1965 年 8 月進戲院時,看見的是「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フランケンシュタイン対地底怪獣)。作為東寶唯一一隻人型怪獸,單靠化妝表現的科學怪人連皮套都沒有穿,即使可以長大成 20 米高,相比昭和的哥斯拉(50 米)和王者基多拉(100 米)仍矮上許多。劇組甚至需要重新設計所需比例的微縮模型,還要注意拍攝破壞建築的場面時,不會弄傷扮演科學怪人的古畑弘二。

至於為甚麼「科學怪人對哥斯拉」這場幻之對決最終告吹,東寶董事雨宮恒之在 1965 年 2 月的記者會中透露,其實是美國方面要求換成「哥斯拉以外的甚麼東西」。當時東寶非常注重海外市場,經常照顧海外合作單位需要補拍、甚至重拍的情節。「科學怪人對地底怪獸」的美版結局,就多了日版沒有的情節:巨型章魚與科學怪人決鬥的途中,雙雙掉進海裡。事源美國方面很喜歡「金剛大戰哥斯拉」中的巨型章魚情節,於是在電影拍攝途中,突然要求劇組加添一隻章魚。因為製作進度來不及,所以東寶唯有先交出原來的版本在日本國內放映,造成日版及美版不同的兩個結局。

關於電影本身,故事講述納粹德國研究出科學怪人的不死心臟,在戰敗前趕及偷運到日本廣島,在原子彈的爆炸下存活,成長為科學怪人。後來被醫學研究所收養,但體型漸次巨大化,一發不可收拾之際,又出現了地底怪獸,於是科學怪人便挺身而出與怪獸對決。擁有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的出生背景,背負著輻射的傷痕,卻在日本女性研究員的照顧下長大,這一連串充滿政治歷史符號的設定,賦予了這隻日本科學怪人相當的複雜性,使其無論在製作史抑或電影文本上,都具不小的詮釋空間。

單論可塑性,日本科學怪人其實遠比金剛有趣得多。不過,錯過了「科學怪人」出版 200 周年的機會,恐怕華納在短期內,也不會將這場 60 年前的幻之對決化成企劃。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