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緬甸慢慢地由軍政府過渡到民主政體。但到了 2020 年 11 月,緬甸再次舉辦議會選舉,卻被國際組織批評選舉嚴重不公,羅興亞人被剝奪投票權,媒體採訪亦受限制。最終,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再一次大獲全勝,分別在人民院和民族院豪奪 258 席和 138 席,擴大執政優勢。選舉過後兩個月,有學者認為緬甸未來的外交政策,會更向中國一邊倒。
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韓恩澤,近日在學術網站「東亞論壇」評論緬甸大選後的局勢。緬甸現時內外交困,對外方面,羅興亞人道危機已經持續多年,令到緬甸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跌至冰點;對內方面,武肺疫情嚴重,截至 1 月 27 日,有多達 13.8 萬宗確診個案,超過 3,000 人死亡。當地經濟本來已經十分疲弱,武肺令貧窮問題更加嚴峻,仰光市區有約 59% 家庭陷入極端貧窮。
韓恩澤表示,全國民主聯盟大勝,顯示昂山素姬依然深得民眾支持。羅興亞危機或者令她在西方世界的民主女神形象破滅,但當她在海牙國際法院為緬甸辯護的形象傳回國內,民眾卻大為受落,視她為緬甸的守護者。現時緬甸政府首要任務,是要為數以百萬計在疫情期間失業的緬甸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時面對因羅興亞危機而起的國際制裁,以及推動緬甸北部的和平進展,並尋找更多發展機遇。
為應對上述議題,中國成為了昂山素姬政府倚重的盟友。中國近月大搞疫苗外交,向發展中國家承諾,會提供足夠而且便宜的疫苗;今年 1 月,外長王毅到訪緬甸首都內比都時,就曾與昂山素姬討論疫苗問題。雖然 1 月中巴西新數據顯示,中國科興疫苗有效率僅為 50.4%,然而在全球疫苗供應緊絀的情況下,中國依然緬甸是少數可以倚賴的對象之一。另一個則是印度,緬甸已經從印度購入 3,000 萬劑疫苗。
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是緬甸最大的貿易夥伴,以及第二大的外資來源。昂山素姬政府尋求擴大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其中一個重點項目是 2018 簽下的「中緬經濟走廊」(CMEC),而 2020 年簽署由中國牽頭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可以尋求更多出口機會。外交方面,在羅興亞危機上,中國更加是緬甸政府的忠實支持者,並積極斡旋緬甸和孟加拉之間的磋商。中國在聯合國之上袒護緬甸,緬甸就在新疆和香港議題中聲援中國。
然而,韓恩澤提到中緬關係也存在隱憂。緬甸北部已經被多個反政府組織割據,但和平進程一直停滯不前。2020 年 8 月,緬甸政府舉行第四次聯邦和平會議,卻有 6 個重要武裝組織缺席,有分析指是因為中國未說服他們出席,這些組織部分是前緬甸共產黨分支,多年來與中共建立了密切關係。緬甸要確保中國參與和平進程,然而中國與這些武裝組織的歷史淵源,可能會引起民間的反華聲音。
其他區域強國,也有能力平衡中國在緬甸的影響力。中印近來交惡,令印度更有動力去抗衡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不過印度自身亦深受疫情困擾,而且與緬甸長年有邊境和民族糾紛。另一個是日本,作為科技大國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可以發揮更大的國際影響力。在全國民主聯盟第二屆任期,緬甸或會在尋求深化與中國的關係之餘,同時連結日本等亞洲國家以作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