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青年人比中老年人更透徹?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年紀愈大,是否就愈能看透生死?近日有研究發現,武肺疫情令不少人改變對死亡的看法,而對比起中老年人,青年人對死亡的態度似乎更為成熟

研究由網上平台 Aura 進行,該平台主要幫助臨終者保留給摯愛的資訊,並幫助他們與家人、朋友討論死亡及有關後事安排。這次調查有 2,000 人參與,當中有 3 分 1 人指,自己對死亡的態度,已因武漢肺炎而有所改變,這種轉變在 Z 世代身上尤其明顯。

Z 世代受訪者雖然年輕,但他們提前計劃及定下人生願望清單(Bucket list)的可能性,卻是嬰兒潮一代的 4 倍;前者與朋友或家人討論死亡,機率也是中老年人的 3 至 4 倍。調查亦發現,自大流行開始,80 後及 90 後對死亡變得戒慎恐懼,該年齡組別傾向事先制訂財務規劃,而且與年長父母相比,他們更樂意與孩子談論死亡。

一名 21 歲的受訪者的父親屬高風險人士,本應留家以防感染,但他說:「有天晚上父親卻想與朋友出去喝啤酒,活像甚麼事都沒有發生一樣。我決定召開家庭會議,討論有關大流行及死亡的感受。這次對話並不輕鬆,但我們都有所釋懷,能承認死亡千真萬確,令我更欣賞他們。」

要坦誠面對及討論死亡並非易事,Aura 創辦人 Paul Jameson 說:「即使總要面對,社會卻一直對死亡視若無睹。抑壓我們的想法及感情,對自身和親人都有害,但現在看來,冠狀病毒正開始改變這種狀況。」社交媒體等網絡似乎更方便 Z 世代討論死亡的議題,他們會在死亡咖啡館(Death Café)或網上生死群組中坦然作討論。

新書 We All Know How This Ends 作者 Louise Winter 認為,年輕人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方式,有助減緩因死亡而產生的焦慮。她說:「這個議題不單屬於老年人,能看到年輕人也樂於討論,是件很好的事。他們不再抱著絕口不提、『冷靜然後頂硬上』的態度,而是進一步以心理健康的眼光看待生死。年輕人在 Instagram 上用不同形式談論死亡,使人真正願意參與話題,以藝術形式討論它,不再只有屍體及黑暗。」

不過,Winter 也為老年人辯護:「當人面對的,並不是自身的死亡時,很容易表現得開放、自由及達觀。但我注意到年輕人都會說:『只是談談這回事,朋友,談談而已』,他們大多不覺死亡迫在眉睫。但當人們鼓勵嬰兒潮一代談論死亡時,(對他們而言)那就像是在不遠的轉角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