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夠只活在當下嗎?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你我大抵都經歷過各種迷茫、艱難的時刻。很多人一直活在過去,沉醉於昔日輝煌,也有不幸的人會被舊日創傷纏繞至今。有些人嘴裡總是掛著要放眼未來,千方百計為未來奔波籌謀,結果令自己身心透支。故此,很多禪修大師和心靈書籍勸勉大眾要「活在當下」,有哲學家就嘗試解釋這句說話的含義,並解說人能否只活在當下。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哲學講座教授費歇爾(John Martin Fischer)是近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近年他主力探討有關死亡和人生意義等命題。今年 1 月,他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分析和批評「活在當下」的意義。近年禪修冥想愈來愈普及,「活在當下」就是鍛練靈性修為時重要的一環。暢銷作家托勒(Eckhart Tolle)在 1997 年發表著作「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帶起西方的禪修熱,書中提到,當下就是通往靈性開悟的鑰匙。

很多提倡者並未強調「活在當下」有甚麼實質好處,而是點出當下的「唯一性」(Singularity)。他們不否認在情感上、知性上,我們或要關注歷史和未來發展,但他們認為本質上現在即是所有(Now is All We Have),在時間維度中,當下是獨一無二的,也因為當下的「唯一性」,我們應該把焦點都放於現在。例如,托勒就寫道,生命就是、而且總會是當下,我們應該向現在說「Yes」,而非與生命對抗。

費歇爾認為「現在即所有」是一個很有趣的觀察,也因而衍生出很多能助人自我啟蒙的修行方法。可是,他也質疑這個論點太過瑣碎,難以支撐任何有趣的推論,而其衍生出來的修行方法也大可透過其他理據來證成。他解釋「現在」是一個索引詞(indexical term),意即用家使用該詞時所身處的特定時間點,其指涉的時間點並非永恆不變,星期一所講的「現在」就和星期二時講的不同。因此在語義上,「活在當下」永遠是對的。

時間哲學分為兩大流派:「現在主義」(Presentism)和「永恆主義」(Eternalism)。前者認為只有現在是真實存在,而後者認為每個時間點同樣真實存在。可是,兩個流派都是從形上學討論時間的本質,而非心理學和邏輯學,現在主義者亦會認為人應該思考一些不存在的東西,例如故事和神話,也可以考慮未來的不同可能性,然而現在主義可以幫助人們捍衛「活在當下」的觀點,因為只有在當下的時空,我們才可以確切採取行動。

而費歇爾反駁指,我們在當下的行動往往有延伸性,會跨越不同時間點。例如一個殺手在這一剎那間扣動手槍扳機,子彈飛出後,要到下一剎那才會擊中刺殺對象。於是人們行動時,也要顧慮行動對未來構成的影響。再者,過往的經歷不代表不會殘存到現在,精神分析學派就假設個人成長經歷,會影響現在人們的人格特徵。現象學派大師如胡塞爾和海德格認為,現在同時由過去和未來所結構而成,現在總會殘留過去,亦都會左右未來發展。

費歇爾認為在哲學層面,「現在即所有」、又或「當下即是」等說法,都不是有力的論點。其實有其他方法鼓勵人們放下煩擾,投入冥想禪修,例如這些練習會為我們帶來平靜和思考上的啟示,而集中當下其實能夠訓練專注力。當下也許並非全部,但到頭來,我們依然有選擇權,決定聚焦於哪一個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