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 Monday】以換物代替購物,多了友誼少了浪費

A+A-
圖片來源:路透社

貪新忘舊乃人之常情,你我家裡或多或少總有些重複購買或棄之可惜的東西。為令它們能再度派上用場,一群美國人開設名為 Buy Nothing 的 Facebook 群組,讓鄰里間可以交換物件,或是免費各取所需。這股熱潮更登陸澳洲,當地湧現數千個同類專頁,推動社區交流及零廢生活。

Buy Nothing 源自美國,當初旨在讓各社區按其需要分配物品。澳洲的 Buy Nothing 相對寬鬆,但仍有一定規矩。若群組內有人要捨棄物品,帖文就得掛上數小時,讓大部分會員看見及表達興趣。挑選送贈對象的方式不只抽獎,還可以看誰貼出最可愛的寵物照片,或是說出最瞎的冷笑話。群組嚴禁談及政治、不得索取或提供金錢以交換物品或服務,也不鼓勵發佈尋找走失寵物的帖文。

圖片來源:Buy Nothing Project/Facebook

坎培拉居民 Zoe Bowman 是其中一個專頁的管理員,她認為此舉不只是以換物代替消費,更是為了建設社區。這些專頁成為與鄰居打招呼的方式,她亦與一些常在群組內互動的人成為朋友,甚至有人因此省掉大筆花費。「我有朋友要在家裡接待母親過聖誕,並且同住 6 週。她透過群組借來傢具,把客廳改為母親的臨時睡房,6 週後再把傢具歸還或轉贈他人。」

柏斯同樣流行 Buy Nothing。Anton Schirripa 是當地一個群組的會員,曾經得到一部新雪櫃及 4 張演唱會門票。有次他跟群組內一名女士索取一個時鐘,對方得悉他沒帶多少傢具搬家後,再多贈一張咖啡桌。Schirripa 認為,Buy Nothing 有一種讓人感到舒服和信任的氣氛,大家以名字相稱,並打開住所後門讓人來拿東西。在人與人愈發疏離的當下,這種鄰里關係才是真正的「非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