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唯一島州,位於東南部的塔斯曼尼亞州擁有充沛風力資源,是風力發電的理想地方。目前,島上正有多個大型風力發電場興建計劃。然而,塔斯曼尼亞當地大部分電力來自水力發電,對額外的電力需求不大。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指,現時當地多數風力發電機的擁有權,實際是由中國投資者持有;學者認為中國正把產能過剩的風力發電機,藉塔斯曼尼亞的「國家電池」(Battery of the Nation)能源計劃,進入當地。
據報,塔斯曼尼亞州 9 成電力來自水力,其餘 1 成則靠少量天然氣,或經由與本土維多利亞州連接的海底電力電纜 Basslink 供電。塔斯曼尼亞能源諮詢公司 Goanna Energy 的首席顧問 Marc White 表示:「塔州許多大型風電場計劃,遠遠超出當地能源需求。」風力發電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原因之一是當地州營企業 TasNetworks 提出興建第二條與維多利亞州連接的海底電力電纜 Marinus Link 計劃,希望結合水力發電及風力發電,反過來將能源輸向大陸,讓塔州成為「國家電池」。項目成本預計約 35 億澳元。
提供綠色能源、兼解決國內部分地區的能源問題,Marinus Link 計劃看來值得推動。聯邦政府更已批出數百萬澳元資金,協助加快興建新電纜。對 Marinus Link 同樣有信心的,還有不少中資企業。塔州的牧牛山風電場(Cattle Hill Windfarm),分別由中國民企金風科技(Goldwind)及中國國企中國電建(PowerChina)持有 2 成及 8 成股權。去年,牧牛山 48 組風力發電機已投入運作。金風澳洲總經理 John Titchen 希望 Marinus Link 項目能順利發展,又稱他們的風力發電機,正為塔州補充餘下 1 成的能源需求,故不會淪為擱淺資產。「風能與水力發電在此結合,水力發電規模亦受控。」
澳洲廣播公司列出塔州其中 5 處主要的風力發電場,共計 398 座風力發電機。當中除了牧牛山,坐擁 118 座風力發電機的烏爾諾斯風電場(Woolnorth Wind Farm),75% 股權為另一中國國企神華集團持有。塔斯曼尼亞人口約 52 萬,單是牧牛山風電場,已預計可提供其中 63,000 戶家庭的電力,數量之多,對「補充餘 1 成」的目標而言似乎遠超預期。
對於 Marinus Link 這項或會將剩餘電力輸出大陸的能源計劃,White 始終抱有質疑。原來自當地風電場開始向電網供電以來,為使電力網受控,塔州用於水力發電的大壩不時停止發電運作。報道指,去年風力發電佔該州發電量 37%,水力發電因而縮減供電規模。White 另外指,塔州居民可能要為 Marinus Link「埋單」:「居民不是這套系統的受益人。相反,他們可能要為真正使用風力發電場的其他各方支付興建費用。」
同時,過多風力發電場可能令電費上升。「有風吹來時,電費十分便宜;當無風吹拂,電費會非常高昂。消費者將面動波動的價格。州長 Peter Gutwein 不相信電費會增加,理由是澳洲大陸需要可再生能源。但 White 認為,假如 Marinus Link 真有商業價值,過去十年早有市場投資者出手,毋須等公營機構發起。同時,隨著電池技術興起,能源專家們亦不認為有必要建造第二條成本高昂的電纜。
除了澳洲,中國企業近年亦在其他國家投資風力發電項目,但是否符合該國需要,或是另一回事。美國自由亞洲電台(RFA)報道,去年 12 月,孟加拉政府批准中國的遠景能源(江蘇)、遠景能源(香港)及當地投資者組成財團,在勐臘(Mongla)興建風力發電場。孟加拉政府將在 20 年內支付 2.4 億美元購買該發電場的電力。然而,前政府能源顧問 Mohammad Tamim 引述不同研究指,孟加拉風力波動,根本沒有風力發電的潛力。「電力開發委員會之前兩個小型風力發電項目均以失敗告終。我不明白為何中國人要在孟加拉投資風力發電項目。」
西澳大學珀斯亞美中心研究主任 Jeffrey Wilson 認為,中國在偏遠的塔州投資風力發電,並不在意當地的能源需求問題,而是自身產能過剩使然。「現在中國已大致實現工業化,而多數國家在此階段要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中國的產能過剩現象有案可稽。他們鋼材、汽車、建築設備過盛,近年的『一帶一路』便是要將過剩產能外銷。」他直指,牧牛山項目裡的中國製造風力發電機,便是輸出過剩產能的一部分。「中國國企是一種雙重性格的猛獸;既有商業動機的投資,同時夾帶中國政府提出的政策或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