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是美國最富裕的其中一個州份,那裡有矽谷又有荷里活,若果獨立的話更可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政治上,加州是民主黨左傾勢力重要的根據地,在剛過去的總統選舉,拜登在當地得票接近杜林普的一倍。近年,有媒體就重新以非白人視角考究地方歷史,並指出「加利福尼亞」名字的由來,是一部西班牙文學作品中,黑人女王統治的仙境。
大概在 1535 年,西班牙著名征服者科爾特斯(Hernán Cortés)推翻阿茲特克帝國的十多年後,他帶領探險隊從墨西哥向北推進,到達一個半島,並把其命名為「加利福尼亞省」(California)。當時科爾特斯到達的地方,其實是今天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亞州」(Baja California)。他們一直深入北美大陸,把「加利福尼亞」擴大到今天加州一帶。一直到 1848 年美墨戰爭結束,兩國重新劃分疆界,當年的加利福尼亞省就變成美國的加州和墨西哥的下加州。
至於為甚麼科爾特斯會把當地命名為加利福尼亞?有媒體就認為與當時一本流行的西班牙小說「艾斯普蘭狄恩的冒險」(Las sergas de Esplandián)有關。這本小說由作家德蒙塔佛(Garci Rodríguez de Montalvo)撰寫,屬於騎士文學類別,在文學史的地位不算高,出版年份也不詳,最早的是 1510 年西維爾版,因在西方文學鉅著「唐吉訶德」被引用過而為人所知。可是在當年,這本講述戰爭和海洋歷險的小說其實大受歡迎,而且不斷再版。
故事提到一名黑人女王,名為加利非亞(Calafia),她的王國位於印度以東,非常接近陸上天國(Terrestrial Paradise)。她的王國遍地黃金,而且只有黑人女子居住。當地的女戰士能夠馴服長頸鹿為她們作戰,並會殺掉男人來餵飼長頸鹿。書中對加利非亞的描繪十分正面,形容成一位美麗、強悍、勇敢的女戰士。然而,故事最後仍難免進入父權主義的敘事模式,加利非亞與手下加入穆斯林大軍一起包圍君士坦丁堡,卻愛上了騎士艾斯普蘭狄恩(Esplandián),並信了天主教。
衛斯理學院英文系副教授 Cord Whitaker 分析指,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沒有明確地為膚色劃分階級。當時天主教廷享有超然地位,自十字軍東征以來,他們就立志把教義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認為無論甚麼膚色長相的人,都可能有一天成為聖人,例如 13 世紀起,羅馬教廷就開始頌讚古羅馬的黑人烈士聖莫里斯(Saint Maurice)。Whitaker 認為要到宗教改革,基督宗教分裂,加上民族國家和殖民主義興起,奴隸制昌盛,才加深了白人至上主義。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Erin Rowe 就補充,在 16 世紀時的西班牙已經有小部分黑奴,反黑人的論述亦已經萌芽,黑皮膚可能標誌著野蠻和異教徒,但還有黑人生理結構較低等的說法,到後期畜奴盛行才出現。她估計,當時讀者讀到有關黑人戰士的章節,只會感到異國風情,反而加利非亞的女性身份,或會令人覺得野蠻落後。
三藩市性別研究專家 William Lipsky 博士就認為,重新考究加利非亞的故事與加州的關係,無疑展現了加州的獨特之處。他說美國有州份以處女女王為名(維珍尼亞州),有以法國國王為名(路易斯安那州),以美國總統為名(華盛頓州),也有出自於原住民部落(阿拉巴馬州)。而加州就是為一一個州份,名字源於一名黑人同性戀女性,這點值得大家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