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教拉比聲援維吾爾人 —— 不如相信改變

A+A-
7 月 30 日,中國駐巴黎大使館前的聲援維吾爾族示威。 圖片來源:GEOFFROY VAN DER HASSELT / AFP

本週有美國智庫報告指,新疆大量維吾爾族及其他少數民族被迫採摘棉花。近年,不時有維吾爾人在新疆遭受再教育營、強迫勞動絕育等新聞,再度傳出相關新聞或消息,也許已不令人陌生。同樣或類似事情一次又一次浮現,會令人們麻木,不過英國猶太教首席拉比 Ephraim Mirvis,日前在英國「衛報」撰文,提醒人們要避免麻木心態,不分彼此、相信自己可以帶來改變的能力。

Mirvis 曾與在倫敦生活的維吾爾歌手及民運人士 Rahima Mahmut 會面,得知她過去 4 年無法與在新疆的親人聯絡,一直擔心他們在新疆會否面對任何兇險。Mirvis 對於在現代社會,竟然還有暴力脅迫他人放棄信仰、強制流產及絕育、肆意拘禁、分離家庭等事件,感到難以置信。然而,他擔心這些散佈恐懼的行為已成為常態,即使迫害維吾爾穆斯林的舉動,有衛星圖像、文件洩露和倖存者證供等等多不勝數的證據,但世界仍普遍選擇忽視問題。

首席拉比 Ephraim Mirvis。 圖片來源:Chief Rabbi Mirvis/Facebook

猶太人大屠殺倖存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Elie Wiesel 曾言:「聽過證詞的人都會成為見證人。」Mirvis 在文中坦言,除了 Mahmut,自己還從許多人口中,聽這類似的證言。為此,他曾詢問研究人員及民運人士,探討事件有沒有改變的希望,更曾私人致函關鍵人物,提及維吾爾人面對的困境。他從不同的交流裡總結:心懷絕望不可能帶來改變。

絕望、不可能等想法從哪裡來?Mirvis 指,人們享受自由之餘,認為自己的力量對大局於事無補,因此常常產生冷漠文化。但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冷漠致使仇恨行為猖獗。他引用猶太經典塔木德(Talmud)指:「我們不會期望可以完成工作,但亦不能隨便放棄。」

生於南非,經歷 6、70 年代種族隔離的 Mirvis 回憶,當年在南非也經常聽到「不可能」。因為一直以來,政府牢牢掌握權力,毫不留情地打壓任何實現變革的想法。儘管如此,南非最終還是出現改變,結束種族隔離。他又以 80 年代自己出任愛爾蘭首席拉比的經歷為例,指自己與妻子當時積極參加全球支援蘇聯猶太人的活動。蘇聯之強大,對大量當地猶太人及其他受壓迫者而言,看似是無法克服的不公,而全世界為此加入抗議行列的人,亦彷彿無力改變他們的命運。不過,歷史又一次提醒,改變終會發生。

猶太民族過去 2,000 年亦曾面對殘酷壓迫。Mirvis 便將「阻止猶太人保留其傳統、令其忘記自身信仰」的歷史事件,與今天維吾爾族的處境對照。他認為,改變之所以出現,在於所有人為此努力不懈。哪怕受苦的,是信仰不同、生活在世界另一端的陌生人,只有普羅大眾仍關心事件,為此大聲疾呼,每次新聞頭條仍關心著維吾爾人處境、吸引愈來愈多志同道合加入,才能為維吾爾族穆斯林帶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