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米沒落,要靠「軟飯」挽救?

A+A-
泰米的出口量開始不敵印度及越南,失去全球的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NICOLAS ASFOURI/AFP

1980 年代開始,泰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國,供應量佔全球約 5 分 1。但近年亞洲多個主要消費國的口味有變,令泰米流失大批海外訂單,影響波及全國經濟。為了迎合市場轉變,泰國推出一種顆粒長而軟的新米,希望奪回食客的胃。只是一眾「飯桶」,到底會否買帳?

對泰國而言,稻米既是主糧,也是經濟命脈。全國半數農地專為種米,4 分 1 家庭以此為收入,整個行業總值 60 億美元。但中國及菲律賓等地,近年多吃顆粒較短且較為鬆軟的米,令偏硬的泰米魅力減弱。2015 年,全球出口首位被印度奪去,今年更被越南超前跌至第三。加上受到旱災打擊,以及貨幣強勁令其米價高於對手,估計今年稻米出貨量將跌至 20 年最低,出口量比去年縮減約 14%

曼谷中菜館「穀倉」的東主兼大廚 Kulapol Samsen 直言,近年人們愛吃偏軟的食物,他亦曾被投訴使用的米太硬,現時甚至要提供較稔軟的肉。「我的客人追求鬆軟(的飯),所以我需要轉換供應商」。泰米出口商聯會榮譽主席 Chookiat Ophaswongse 亦警告,雖然較硬的泰國香米仍在美國擁有領導地位,但是「假如我們不努力開發較好的品種,將會連美國市場也失去」。

好消息是,泰國農業部稻米科轄下的猜納府稻米研究中心,經過 10 年的研發、獲政府審批及農夫培植,終有口感較軟的新品種 RD79 面世,現正鼓勵農夫種植。參與開發的稻米專家 Chuanchom Deerusamee 坦言:「從沒想過鬆軟的米會有市場,直至我們開始看到其他國家賣得更好。」但要預測全球口味很難,所以團隊「盡可能就不同情況研發相應類型」,RD79 是 12 個品種的其中之一。

在中國及菲律賓等稻米主要消耗國,近年傾向較為鬆軟的越南米,令泰米流失大量訂單。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今年 6 月,Sanit Jitnupong 把位於甘烹碧府的 4 英畝稻田改種 RD79。「聽說我們需要種更多這類米以在全球競爭。新事物是有風險,但我沒甚麼可輸」。他說目前的情況不錯,秋收前應該都沒問題,並估計產量將有 10 噸,較往常多 5 噸。泰國米廠協會主席 Kriangsak Tapananon 認為,雖然尚沒太多農民種植軟米,但說服他們不會太花時間:「本地市場已經接受此米,不久後便會有更多農夫改種它,因為出口市場有需求。」

事實上,顆粒修長的 RD79 與泰國香米相似,只是沒有了茉莉花香。Deerusamee 為了創造它,把兩個母系品種進行雜交,讓新品種擁有各自的特徵 —— 種植時多產,煮熟後鬆軟,但形狀不變。相比傳統泰米,RD79 亦更能抵抗疾病及旱災,甚至有別於很多需要浸在水中、生長過程會產生甲烷的水稻,它毋須時刻淹在水裡,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可是,一些老饕始終覺得「新不如舊」。

在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享負盛名的泰國餐廳 Pok Pok,東主 Andy Ricker 依然在用泰國香米。他認為不同的稻米適用於不同的料理:「我無法想像要配其他米吃泰國菜。對我來說,飯的香氣對泰國菜尤其重要。若你吃泰國菜,卻想要較軟、顆粒較短的飯,我覺得毫不合理。味道錯,口感也錯。就像吃韓國菜,我也無法想像怎麼會配泰國香米來吃一樣。」

不少泰國料理愛好者也認為,RD79 欠缺的那股茉莉花香,是最大的敗筆。Chuanchom 計劃改善,現時致力開發一些既香且軟的品種。「當我開始研究較為鬆軟的品種時,從沒想過會有此成果。假如它能帶動國家的出口,我會十分自豪。」而她強調:「這只是鬆軟泰米的開始而已。」不過,泰國能否再以一顆米來征服世界,則還需要時間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