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靠名人加持,真的有用?

A+A-
去年,阿諾舒華辛力加(Arnold Schwarzenegger)及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出席關注氣候變化的 R20 奧地利世界峰會。 圖片來源:路透社

對大眾來說,環保可能是這麼近那麼遠的事 —— 日常生活雖有不同方式踐行,但冰川融化、雨林消失彷彿太遙遠。名人宣傳環境保護工作,或許能吸引人們注意。隨著氣候危機愈來愈受關注,名人「加持」環保事業的情況亦變得普遍,不少致力推廣環保的公眾人物,因而備受讚譽。不過,名人效應是否真能化為實際效益,吸引受眾一同出一分力?

聯合國氣候變化秘書處通訊員 Sarah Marchildon,就此議題接受「德國之聲」訪問。Marchildon 十分支持藉名人提高公眾對各種環境議題的認識,其團隊曾與 Morgan Freeman、Mark Ruffalo 等娛樂圈名人合作,製作影片,邀請他們旁述環保活動。她解釋:「我們需要借助名人接觸更多我們無法接觸的人。他們在自己的社交媒體渠道上宣傳相關影片,能覆蓋的受眾比我們更多。」

選擇何人宣傳環保信息也是一門學問。若宣傳活動的受眾目標明確,選擇氣候學家或著名環保主義者而非名人,或更具吸引力。反之,以名人宣傳的活動,通常旨在吸引未必關心環境問題的公眾,箇中另有考量。Marchildon 稱:「合作對象本身要具說服力,我們會尋找曾談論這些生活話題的人。」名人過去言行若與其宣傳的信息不一,就有可能令運動蒙上陰影。英國威廉王子近日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支持下,與環境保護主義者 David Attenborough 共同創立支持提出解決氣候方案的新獎項 Earthshot Prize。然而,威廉王子夫婦擁有大量名貴私人汽車,加上坐擁私人飛機,則惹來部分人批評偽善

Earthshot Prize 部分理事會成員,不乏各路名人。 圖片來源:The Earthshot Prize/Twitter

名人固能加強環保信息傳播,但牛津大學動物學系研究員 Alegria Olmedo 提醒,要評估這種代言環保活動的效果,並非如此簡單。「首先需要界定何謂成功。」Olmedo 的研究課程,探討了在越南及中國,當地與西方名人共同宣傳下,反對消費穿山甲活動的成效。她認為當中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衡量活動有多成功。「要訂下明確的改變理論 (Theory of change)。是要增加捐款?或是提升人們的參與程度?」名人實際上能否協助達成活動目標、如何量化各項成果等等,都有待深究。

報道指,過去十年,中國流行找名人來倡議環保。例如作家舒乙、趙大年等文化界名人,「號召食客拒吃野生動物,號召廚師拒烹野生動物」。但 Marchildon 及 Olmedo 均對這類行動的成效存疑。Olmedo 指:「我們每日生活中都接收上千條信息,難以判斷這些運動是否能令人們改變行為。」

許多名人宣傳的環保資訊,均集中於觸及更多人、提升公眾認知,但具體行動則大多欠奉。Olmedo 認為:「接觸大眾永不能視為衡量成功的指標。許多活動都標榜在社交媒體吸引一定數量的人,但亦有大量研究表明,僅向人們提供信息,並不意味他們會銘記在心或採取行動。」此外,報道引述市場研究,指名人認可不同事業或產品,有可能分散受眾對該話題本身的注意力;因為人們只會記住出現的名人,不會記下他們的說話內容。

名人能否為環保事業提供實際「加持」?Olmedo 坦言:「我的研究無法證明,名人對環境事業的支持,會產生任何不同效果。」儘管未能證實,Marchildon 依然相信此舉會帶來成果。「假如今天名人參與其中,啟發了一名 16 歲的未來領袖思考環保問題,這樣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