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數近日的熱門劇集,必然是 Emily in Paris。雖然評論似乎是一面倒地罵,欣賞的依然大有人在,這種 Rom-com 浪漫喜劇從來就是難以抗拒,都是輕輕鬆鬆甜甜哋。特別是在疫症大流行下,很多人需要逃離、需要發夢,此劇就完全正中下懷。
本來也就不打算看,嫌熟口熟面,看與不看也沒有分別,就是感覺太似曾相識,不過當看到 Darren Star 的名字,也就撩起些少興趣。他曾炮製不少經典劇集,像 90 年代初的青春校園劇 Beverly Hills, 90210,到 90 年代尾有「色慾都市」。Emily in Paris 似乎挾在兩者之間。
主角 Emily 是從芝加哥到巴黎工作的年輕女子,雖然不懂法文,卻在一家市場推廣公關公司工作。Emily 滿懷信心,要將她的美式經驗帶進公司,不過似乎整間公司都很抗拒,特別是其上司 Sylvie,希望把她嚇退,自行執包袱返美國。Emily 卻一一衝破障礙,贏得各人的信任。這種 Rom-com 大概知其格局,以美國人眼中的巴黎作切入點,巴黎的浪漫生活、加點點愛情,一切都是預計得到。劇中呈現的巴黎,是路邊的 coffee shop、米芝蓮餐廳、歌劇院,而法國人就是煙不離手、食飯食三個鐘、個個都是好情人,good food、good sex,把所有最 cliche 的法國元素共冶一爐。Emily 天天靚衫,不只結識了靚仔廚師鄰居,穿梭工作生活時亦遇上一個又一個為她著迷的法國男人。Emily 更是 Influencer(留意歐美沒人叫甚麼KOL),每日把生活記錄在 IG。所以一方面有人嫌太 cliche,也有人因為能夠再次看到美麗的巴黎而暗暗叫好。畢竟 2020 年是被困的一年,十集半小時的浪漫愛情文化差異之旅,成為大眾逃避現實的完美窗口。
雖然直接跟「色慾都市」比較沒有意義,但某程度上也看到 Darren Star 的一貫方程式。當年也有不少人批評「色慾都市」太脫離現實,一個專欄作家怎麼可能天天著名牌,劇集也只看到紐約五光十色的一面。不過喜愛此劇的人都明白,藉著這個外殻去談的是 relationship,還有那四個女人之間的情義,我們總會在她們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Lily Collins 飾演的 Emily,是那種不會得失或嘗試討好任何人的性格,角色似乎還欠缺點血肉。Darren Star 能否在廿年後再創經典,且看接下來幾季是否可以好好把 Emily 與身邊兩個女性的角色好好發展一下,又或者在文化差異、新舊文化之間的衝擊處理得有趣一點。
劇中 Emily 跟法國同事討論 American ending 與 French ending。Emily 說美國人都喜歡透過電影逃避現實,他們喜愛大團圓;法國同事卻認為不可能逃避現實,也不喜歡大團圓,他們愛看到生命。如果這是一場美法文化交流,究竟 Emily 是想去學習法國的文化,還是想以美式文化征服法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