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ria Chung:艾蜜莉在巴黎雜談

A+A-

最近,火紅的 Netflix 劇集 Emily In Paris 成了(女)友人之間的話題,趁著 Long weekend,我也快手看了一整季,每集半小時,十集一晚看完。

劇情其實好簡單,美國甜心 Lily Collins 到巴黎工作一年,遇上文化和職場衝擊,憑著一股熱誠和甜美,迎難而上,遇上了巴黎的俊男們,三角關係、曖昧情愫,叫人看得牙癢癢。靚人靚景靚衫,Feel good 情節,有何不愛的道理?事實上,劇集看似是 Chicks flick,但還是有些 message 想說,看來年近 60 的編劇 Darren Star(他亦是 Sex and the City 的幕後功臣)仍然很貼近現况。

有幾個場景我特別記得:

  • 香水廣告中,女模特兒裸體走過穿踢死兔西裝的男士之間,法國人看到愛慕和激情,美國人看到性別歧視;是前者太男性沙文主義,還是後者道德批判不識藝術?
  • 美國人喜歡大團圓結局;法國人覺得悲傷是體會生命的過程。
  • 法國人為生活而工作;美國人視工作為生命。

還有好多細節,譬如在巴黎,隨處可看到狗隻大便、人們於運動後抽煙;巴黎人會鄙視其他地區的法國人。這誇張得來,其實也挺真實。看完整套劇,除了馬上瘋狂 Google 靚仔男主角 Lucas Bravo 外,還馬上去烤蛋糕,天啊,多麼想念充滿牛油香的巴黎呢!翻閱舊相簿,上一次去巴黎原來已經兩年前了,好多地方都想再去呢:

  1. 想再去巴黎所有的 Food market!微涼的秋風中,到露天市集看看色彩鮮艷的當季食材,買點回 Airbnb 煮,或者即場吃芝士、生蠔、crêpe,聽著街頭的音樂,樂上半天。我最喜歡位於第 11 區的 Marché Richard Lenoir,雖然遊客頗多,但仍然有很多本地人會去,所以我覺得它的吸引力還在。而位於第 12 區的 Marché d’Aligre 則比較貼地,該區有不少移民,所以不難在市集看到中東香料店和巴黎甜品店並列的情景。
  2. 巴黎的小酒館,幾乎每間都很有水準,基本上錯不了。以往會覺得餐牌大同小異,現在倒有點想念 Coq Au Vin 了。上次去了 Clown Bar,算是新派的法餐,鴨胸鴨肝批油潤不膩,以檸檬和蔥辟腥、豐腴的小牛腦,令人印象深刻。
  3. 傳統巴黎咖啡館,用來作 People watching 最好不過,坐在戶外的藤椅,一天也不悶。近年巴黎也有好多精品咖啡店,Bones 和 Ten Belles 是其中之一,像 Neighbours 這樣的 Brunch spot 也有很多。
  4. 我是烹飪和家品控,巴黎太多好逛的店,暫時想到的,是位於第 10 區、Marais 中心的 La Trésorerie。此名有寶物或無主珍寶之意,由設計師 Lino Landau 與朋友 Denis Greffault 和時裝人 Elsa Coustals 共同開設,專入歷久常新的設計及高質素工藝品,九成的產品都是歐洲貨。我自己的心水是餐具品牌 Denby、經典法國刀具品牌 Sabatier,以及西班牙靚刀 Pallarès 等等。不過最後買的是奧地利九代家庭品牌 Riess 的搪瓷壺及煎 Pan;德國 Redecker 的舊式毛刷與藤地毯,以及北歐的桑拿用品。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Gloria Chung(鍾詠嫻),飲食及旅遊記者、博客、食物造型師,對世界飲食文化充滿好奇,深信吃不止是兩秒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