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要脫離新疆棉,有多難?

A+A-
維吾爾族工人在新疆阿拉爾市的棉花田採摘棉花。 圖片來源:路透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被指在新疆強迫維吾爾人生產棉花,「紐約時報」與路透社日前報道,美國政府可能以中國涉嫌侵犯人權為由,對來自當地的棉花實施禁令。不過新疆佔中國 85% 棉花產出,美國去年便從中國進口價值約 500 億美元的紡織品及服裝,要大型服裝品牌放棄使用新疆棉,並不容易。「經濟學人」上月便指,與有關強迫勞動的新疆棉「割蓆」,已成為品牌的困擾。

人權組織聯盟「結束新疆強制奴役」(End Uyghur Forced Labour)估計,許多世界知名的服裝品牌仍在採購新疆棉花和紗線,背後涉及壓迫多達 180 萬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人民。「紐約時報」指,是次禁令將為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發佈的「暫扣令」(withhold release order)。至於單指新疆或涵蓋中國出口的所有棉製品,抑或擴大至第三國出口含有新疆棉的產品,尚未清晰。「暫扣令」並非實際的進口禁令,但若當局認定暫扣貨品為強迫勞動製成,則必須再出口或銷毀。

美國財政部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制裁,將在本月 30 日正式生效,令企業甚為苦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新疆生產的棉花,佔全球供應 7% 以上,「華盛頓郵報」估計約佔中國棉花生產的 3 分之 1,是全球各地製衣工廠的重要原材料來源。供應鏈中斷迫在眉睫,時裝零售商紛紛在限期前追蹤旗下產品的的棉花原材料來源,以及生產過程有否涉及強迫勞動。

新疆雙河市的棉花加工廠。用新疆棉製成的紗線,亦在企業追溯來源之列。 圖片來源:Costfoto/Barcroft Media via Getty Images

「經濟學人」稱,大企業常在貧窮、高壓統治的地方採購原材料;評估當地工人待遇水平的做法,本來並不新鮮。但現時美中關係緊張,令一切變得複雜。有企業高級管理層透露,武漢肺炎本已迫使許多公司考慮減少依賴中國供應,現時維吾爾族人強迫勞動的憂慮,更為此趨勢加速。西方企業的難題是,如何證明自己的供應鏈不涉及強迫勞動?如何在不惹怒北京或華盛頓的情況下,公開回應勞工權益的擔憂?以及如何確保能嚴格審查工作場所,不致令維吾爾族人的生活變得更惡劣?

除了新疆的棉花,以此製成的中國紗線亦是一項主要產品。由於紗線可與其他原料一併出口至世界各地,有審計師便向「經濟學人」透露,要核實材料完全不含新疆成分,是「我們做過最艱難的工作」。美國服裝鞋類協會(AAFA)高級副總裁 Nate Herman 表示:「來自越南、柬埔寨或孟加拉等國的服裝同樣成為憂慮。這些產品可能是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棉花或紗線製成。」

中國是全球最大紡織品生產國及出口國,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報告提到,由於缺乏足夠的替代供應,要說服品牌及零售商切斷涉及新疆強迫勞動生產者的聯繫,非常困難。該智庫的人權倡議項目負責人 Amy Lehr 提到:「儘管中國的服裝生產行業正向鄰國轉移,但中國是輸入材料的關鍵樞紐,目前仍未有單一國家或地區,擁有類似規模的一條龍產能(vertical capacity)。」

儘管如此,選擇的時刻或已來到。美國最大工會組織勞聯-產聯(AFL-CIO),月初已向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提交請願書,要求就新疆棉花發佈區域性「暫扣令」。請願書提出,「暫扣令」將驅使中國,「在繼續迫害維吾爾族人,或面對價值數十億美元商業合約的美國及其他公司投資外流之間,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