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拜登及杜林普,先後正式接受黨內提名,總統大選氣氛愈趨熾熱。截至 8 月底,拜登在民意調查中仍然領先杜林普,但後者有收窄差距之勢。杜林普與部分傳統保守黨政客關係緊張並不新鮮;拜登的選舉策略之一,就是在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 (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上,找來許多「倒戈」的共和黨前任及現任公職人員公開支持自己。然而,美國左翼雜誌「雅各賓」(Jacobin)對其爭取某部分保守派選民支持的策略並不樂觀,認為可能以災難告終。
回顧上屆總統選舉,民主黨同樣力爭對杜林普反感的保守派選民支持。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當年矢言:「我們在賓夕凡尼亞州西部每失去一名藍領民主黨支持者,就會在費城郊區得到兩名共和黨溫和支持者。這情況同樣適用於俄亥俄州、伊利諾伊州及威斯康辛州。」選舉結果卻是希拉莉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賓夕凡尼亞、威斯康辛及俄亥俄三州均由杜林普勝出,甚至長期由民主黨勝出的深藍州伊利諾伊州,受民主黨力爭郊區選民支持拖累,亦幾乎變天。
是次大選,民主黨似乎再度放眼郊區。文章指,早前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中,部分內容在向右傾郊區選民作宣傳。當中,共和黨籍前俄亥俄州州長卡西奇(John Kasich)便在大會上指:「有人擔心拜登當選後會急轉左、拋棄他們。但我不相信…… 沒有人會將拜登推向那邊。」發言明顯是向保守派選民推薦民主黨候選人。
從選舉角度來看,假如失去一位民主黨支持者,真能換來兩位共和黨支持者,或許相當划算。文章稱多年來,民主黨的策略師一直嘗試對準傾向保守派的郊區選民;他們認為,傳達中間偏右的經濟政策信息,能贏得這些選民支持。但 2017 年「紐約時報」一篇文章就提到,「民主黨人長年在郊區提倡與其在主要城市不同的政綱。他們嘗試在保守的稅收及經濟政策上,分割郊區選民與共和黨…… 但目前為止,這番努力只為民主黨帶來很少的議席增長」。
儘管共和黨內有人希望擺脫杜林普,但問題是,民主黨利用這一點爭取更多支持,卻可能降低對左傾選民的吸引力,顧此失彼。雜誌指,拜登通過爭取不滿杜林普的保守派選民主支持以換取勝利,是失衡的競選策略。「雅各賓」形容,自 2016 年以來,民主黨人乘著保守派所謂反杜林普意識(Never Trump)發酵,對富裕郊區變更有野心;而一些保守派人士對杜林普的膚淺譴責,則成為自由派媒體的圭臬。
雜誌批評,民主黨精英人士對取得郊區支持如此痴迷,反映該黨的矛盾本質。一直以來,該黨試圖將中間派理政與進步主義融合、把價值觀及利益南轅北轍的選民拼湊成聯盟,均吃力不討好。雖然民主黨確實於 2006 及 18 年的國會選舉,重奪眾議院控制權,且令部分富裕郊區轉為支持自己。但在總統大選中,向共和黨選民喊話的策略已失敗過一次,故技重施或會帶來災難。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8 月尾的報道便指,眾多共和黨人倒戈支持拜登的消息備受矚目,但有民意調查反映,較少人願意改變固有立場,轉為支持民主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