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朝鮮」再進化:青年比長者更難就業

A+A-
圖片來源:Chung Sung-Jun/Getty Images

韓劇裡的首爾有多像天堂,現實中的首爾就有多像地獄

南韓青年要就業向來不易,就算工時長壓力大也好,有份工已謝天謝地。當時生活再苦,還能花些「他媽的錢」,不為未來投資,只求今天快樂。可是,當武漢肺炎來襲,重創全國經濟,年青男女首當其衝成為犧牲品,大約每 4 人當中,就有 1 人沒有工作,就業率甚至比高齡人士還低。

統計局的 6 月僱用指標顯示,15 至 29 歲的青年失業率升至 10.7%,創下 21 年來新高。尤其是 25 至 29 歲人士,碰上首次求職的時期,失業率達 10.2%,為自 1999 年開始統計後最高。若加上未有求職者及希望在短期勞動中取得正職等人,青年層的擴張失業率(將前兩者與政府所公佈的失業率整合後得出比例)達到 26.8%,即每 4 人就有 1 人實際上為無業。

奇怪的是,當 30 至 39 歲、40 至 49 歲及 50 至 59 歲的年齡層,就業人數也顯著減少 19.5 萬、18 萬及 14.6 萬時,唯獨 60 歲以上的就業人口有所增加,多了 33.8 萬人。今年 4 至 6 月,青年就業率較去年同期下降 1.5% 至 41.7%,高齡人士的就業率卻上升 0.3% 至 42.9%,兩者逆轉。

文在寅政權曾揚言,要為青年創造最多就業機會,並提供更多公共機構職位。但自他執政以來,60 歲以上高齡人士僱用數目增加 124.6 萬名,青年的僱用數目卻減少了 18.4 萬,後者的失業率更連續 37 個月維持於 20% 以上。另有數據顯示,過去 3 年,大部分公共機構職位由 60 至 69 歲人士把持。

人口老化雖為原因之一,但增加短期聘用長者、推行延遲退休等政策,同樣帶來影響。反觀在 2018 及 2019 年,大幅調高法定最低工資令小商戶營運困難,被迫減少聘用兼職及正職員工。年青人求職本已艱難,豈料今年再遇上武肺來襲,企業劇減新聘員工人數,前途更加坎坷。

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成太胤表示,青壯年的僱用率下降、高齡者的卻增長,此現象愈發令人憂慮。他認為,利用國庫聘用高齡人士,該視之為福利政策,難以當作正常僱用。 圖片來源:JUNG YEON-JE/AFP via Getty Images

尤其是青年主要從事的行業,深受疫情重創,進而影響僱用情況。6 月的製造業就業人數,較去年同期減少 6.5 萬,減幅比 5 月的 5.7 萬更大。雖然自 5 月起南韓進入「生活防疫階段」,服務業的減幅較少並稍變平穩,但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飲食業,就業人數分別減少 17.6 萬及 18.6 萬。

武肺疫症令全國經濟不振,青年的就業之門更為緊閉。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洪楠基表示關注及心痛,但今後的展望並不明朗。韓國經濟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超過 300 名員工、銷售額 500 大的受訪企業當中,32.5% 仍未訂立今年的招聘計劃,19% 的招聘規模會較去年小,8.8% 更說不招新人。

延世大學經濟學教授成太胤表示:「不景氣之下,企業沒有理由放膽招聘僱人,若要聘用,則很可能以能力經過驗證的人為主、僅按必要的部分作出篩選。」他認為:「經濟低迷的受害對象,難免集中於年青人身上。」而根據 6 月的僱用統計,南韓青年正被迫放棄求職。

數據顯示,20 至 29 歲的經濟活動參與率,較去年同期跌 2.4% 至 62.2%,作為主要求職層的 25 至 29 歲,更減少 3.3%。這意味著,並無求職的人數增加。而在 15 至 29 歲青年當中,表示無所事事、純粹「休息」的人多達 45.5 萬,較去年同月增加 9.5 萬人,為 2003 年開始統計以來最多。

漢城大學經濟學教授金相奉(Kim Sang-bong,音譯)表示:「商界幾乎沒有就業空缺,公共事務的工作亦只聘用擁有各種牌照或資格的優才,所以年青人一開始就放棄求職這件事。」他更警告,年青人若就這樣不被聘用,將會牽連至出生率減少等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