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海外建國史:圭亞那總統鍾亞瑟

A+A-
1977 年,鍾亞瑟(左)到訪中國,與華國鋒會面。 圖片來源:圭亞那共和國駐華大使館

華人文化認為安土重遷,身土不二,萬不得已才會離鄉背井。可是,很多華人離開中國故土後,都成功闖出一番成就,位至一國元首。除了「蘭芳共和國」總長羅芳伯、千里達獨立後首任總督何才,當南美洲小國圭亞那(Guyana)於 1970 年成為獨立共和國時,其立國總統也是一名華人,名為鍾亞瑟(Arthur Chung)。

圭亞那位於南美洲北部,毗鄰委內瑞拉蘇里南。1580 年,荷蘭人在今天圭亞那一帶建立數個細小的殖民地,使其進入殖民主義時期。後來法國一度奪得圭亞那的控制權,但當 1814 年英國大破拿破崙後,就成為了英國少數的南美殖民地。1833 年,英國國會正式廢除各殖民地的奴隸制,殖民政府就從印度引進大量勞工,至今印度人依然是圭亞那最大社群。中國打敗鴉片戰爭後,被迫打開門戶,英國商人從香港和廣州等地,招募華工到美洲工作。蒙彼利埃第三大學(University Paul Valéry Montpellier 3)美洲研究專家 Judith Misrahi-Barak 指出,1853 到 1879 年間,約有 13,500 名華工遠赴英屬圭亞那工作。

很多華工後來變成商人,並落地生根,包括鍾亞瑟的父親鍾約瑟(Joseph Chung)。鍾亞瑟在 1918 年於溫莎森林(Windsor Forest)出世,是鍾氏家族的第一代土生華人。他在圭亞那接受英式教育,畢業後成為測量師,40 年代又到倫敦著名的中殿律師學院深造,後來回到圭亞那做大律師,並在 1953 年擔任裁判官。他在體制中平步青雲,先後成為最高法院的司法常務官、副按察司(Puisne Judge)和上訴庭法官。他就任法官期間,曾經打破長達 78 年的傳統,裁定政府刑事檢控專員沒有權力要求裁判官把疑犯定罪。

鍾亞瑟肖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1966 年,在人民全國大會黨(People’s National Congress)爭取下,圭亞那宣佈獨立,但行君主立憲制,圭亞那留在英聯邦,尊奉英女王為國家元首。可是,剛獨立後的圭亞那仍面對社會動盪。在 1969 年,接壤巴西的魯普努尼(Rupununi)地區就爆發起義,一班原住民被指在委內瑞拉政府的支持下,控制該地區並宣佈獨立,但事件很快就平息。鍾亞瑟法官生涯最後一單審理的案件,就是有關魯普努尼起義的謀殺起訴,事件有數名平民和警察死亡。10 名被告中,鍾亞瑟宣判 7 人無罪,另外 3 人在後來也無罪釋放

鍾亞瑟退出司法生涯後,憑藉多年累積的威望從政。1970 年,人民全國大會黨決定再進一步,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成立真正的獨立共和國。原本英女王的職務和地位,被新設的國家總統取代。人民全國大會黨就推舉鍾亞瑟出任總統之職,當時反對派人民進步黨(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極力反對,認為應由更多政治經驗的人出任,但人民全國大會黨佔國會大多數,鍾亞瑟順利成為圭亞那立國後第一任總統,也是首位華人在非亞洲地區當上總統。評論人員分析指,鍾亞瑟的華人背景,是他當上總統寶座的關鍵,當時圭亞那社會不穩,印度人、非洲人和原住民之間充滿各樣種族矛盾,鍾亞瑟德高望重,又沒有種族包袱,可以平衡各方利益。

當時的總統雖然名為國家元首,但更多是處理禮節事務,大權在人民全國大會黨領袖兼國家總理伯納姆(Forbes Burnham)手上。但鍾亞瑟仍十分稱職,展現出高超外交手腕。任期內,他出使各國,修補與加勒比海的鄰國關係,更曾出訪社會主義國家,抵達中國和北韓時,分別和華國鋒及金日成會面。1980 年,鍾亞瑟退休,並由伯納姆親自出任總統之職,期間推動修憲,賦予總統更大權力。卸任後,鍾亞瑟一直在圭亞那定居,直到 2008 年,於貝萊爾泉(Bel Air Springs)家中逝世,享年 90 歲,政府為他舉行大型國葬,多個大型設施也以鍾亞瑟命名。人民全國大會黨和人民進步黨都表示沉痛哀悼,人民全國大會黨主席科賓(Robert Corbin)讚揚鍾亞瑟於立國之初,猶如希望的燈塔,療癒好國內的種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