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國新難題二:該選邊親近強勢崛起的中國?

A+A-
今年 6 月,澳洲總理莫里森與印度總理莫迪舉行線上高峰會,並簽署了一連串雙邊協議,以抵消美國戰略收縮的風險。 圖片來源:路透社

在華府應對疫情遭到嚴重批評、美國社會陷入種族不平等的爭辯之際,與韓國的爭端反映美國建立的安全秩序,出現了因中國的迅速崛起劃開、並日益擴大的裂痕。同時,美國因缺乏領導能力,又加深了這道裂痕。

美國一些夥伴也對華府與中國日益激烈的對抗感到不安。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年 6 月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上撰文稱,美中競爭引發了「深遠的問題」。他補充說:「亞洲國家視美國為該地區具有重大利益的常駐大國。與此同時,中國是一個近在咫尺的國家。亞洲國家不希望被迫在兩者之間選邊站。」

白宮日前發佈的「美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方針」,只是輕描淡寫地提到與盟邦共享的價值觀,比如自由貿易或民主。相對的,它將保護美國人民、國土和生活方式、促進美國繁榮、用實力維護和平及提升美國影響力,列為目標。

當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時,澳洲和日本尤其感到失望。TPP 是奧巴馬時代的區域貿易協定,澳洲政府希望協定將有助於制衡中國經濟實力。

隨著美國努力切斷技術供應鏈,並退出戰略軍備控制、健康和氣候協議,該地區許多人認為,美國正要求大家選邊站。

澳洲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研究員 Natasha Kassam 表示,政策制定者可能在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意指華府的態度變成「你不是朋友,就是敵人」。

對美國多數盟友而言,與美國建立強而有力的夥伴關係仍是首選。但一些區域大國正在彼此之間,以及其他地區建立安全關係,以抵消美國戰略收縮的風險。

6 月稍早,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就與印度總理莫迪在線上舉行高峰會,簽署了一連串雙邊協議,其中包括擴大允許對方使用的軍事基地。

就美國戰略收縮的影響而言,這種「中等大國」的崛起,以確保印太地區的安全與平衡,是最好的狀況。但也有可能出現其他情況。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事務高級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警告,該地區存在分裂成親美陣營和親中陣營的風險。

另外,如果一些過去與美國結盟的國家,認為華府既不尊重他們的經濟利益,又不保護他們的安全,就有可能會倒向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