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各國公開數字,目前美國仍是全球確診武漢肺炎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紐約市截至 7 月 10 日已有超過 22 萬人受感染,不過,市內個別社區群體分別檢測出相對較高或較低的武肺抗體比率。「紐約時報」的報道便探究,檢測出抗體比率較高的社區,是否可能有做到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的效果,保護其他未受武肺感染的鄰居?
勞工階層集中居住的科羅納(Corona)社區,位於紐約市皇后區。據報,科羅納街區一家診所發現,超過 68% 的檢測對武肺病毒帶抗體反應;皇后區內另一社區,傑克遜高地(Jackson Heights)的診所則為 56%。不過,在市內布魯克林區,白人及富裕階層主要聚居的科布爾山(Cobble Hill),其診所的抗體檢測只有 13% 的人呈陽性反應。
紐約醫療公司 CityMD 資深營運副總裁 Daniel Frogel 博士接受訪問時,列舉出公司在 4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的抗體測試結果。截至 6 月 26 日,CityMD 已在紐約市進行約 314,000 次抗體測試;全市範圍內,共有 26% 的測試結果呈陽性反應。Frogel 特別提到科羅納與傑克遜高地,指兩個社區的抗體檢測陽性比率之高,遠超市內其他地方。
報道指,過去疫情重創黑人及拉丁裔居民為主的低收入社區,而對許多富裕社區來說,影響則相對輕微。但隨著紐約市第二波疫情臨近爆發,早前的結果可能導致情況逆轉。根據當地 CityMD 的抗體測試結果,報道分析,原本在 3、4 月疫情高峰期間容易受病毒傳播所困的社區,可能會在第二波疫情中受到保護。Frogel 亦指:「有社區可能出現群體免疫。」
Frogel 的說法,亦獲紐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Kitaw Demissie 支持。他指:「少數族裔社區的感染率,日後應會降低。」市內負責追蹤接觸確診者計劃的負責人 Ted Long 博士則表示,即使仍未瞭解抗體所能提供的保護程度和持續時間等,但希望像科羅納這些曾受疫情重創的社區,「能發揮更大的群體免疫效果」,藉高抗體比率,取得一定程度的保護。
至於過去感染率較低及較少居民擁有抗體的社區,紐約城市大學流行病學教授 Denis Nash 認為,未來這些地方將特別容易受疫情打擊,並有可能「趕上」其他社區的感染率。不過,Nash 亦補充,即使較富裕社區的感染率上升,鑑於醫生現時在治療重症方面已更為熟練,這類社區的居民在接受治療時仍有一些優勢。
儘管如此,目前數據仍不足以推斷社區真的出現群體免疫。流行病學家估計,至少需要 6 成甚至可能高達 8 成人口擁有抗體,才能達致群體免疫效果,令病毒無法在該社區內廣泛傳播。即使科羅納社區測出 68.4% 的抗體檢測陽性結果,亦並不等於整個社區的 68.4% 人口都曾受感染。
Nash 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尋求抗體檢測的人,可能比一般人有更高的抗體陽性比率。」意味沒有參與檢測的人,他們是否曾經染疫、擁有抗體並不可知,從而影響了整個社區的抗體比率。美國衛生部發言人 Jonah Bruno 同意,現時談論群體免疫「為時尚早」。「我們仍在研究個人抗體的持續時間、對自身有何作用,而且未清楚個別社區的免疫力水平,如何轉化為群體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