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海外建國史:千里達總督何才

A+A-
1962 年,瑪麗公主(左)與總督何才出席升旗儀式,標誌著千里達及多巴哥正式獨立。 圖片來源:Keystone/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不少海外華人,曾經在別國出任政要,甚至自立國度。在 18 世紀羅芳伯成立了「蘭芳共和國」,1965 年李光耀亦成為新加坡國父。在新加坡獨立前 3 年,中美洲加勒比海就有個島國誕生 —— 千里達及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下稱千里達),獨立後首任元首是一名華人,名為何才(Sir Solomon Hochoy)。

很多華文讀者對千里達的認知不深,球迷或會因為曼聯一代名宿約基(Dwight Yorke)而聽過這個小國,她人口不過 140 萬,但面積差不多是香港的 5 倍。可是,千里達因為有豐富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成為加勒比海最富有的國家,人均 GDP 逾 17,000 美元(約 13 萬港元)。哥倫布早在 1498 年發現該地,後來就成為了西班牙殖民地,到今天該國首都仍然稱為西班牙港。到 19 世初,西班牙國力衰弱,英國先後吞併千里達和多巴哥兩個島嶼,並把兩地統合為一個行政區。

西印度群島大學歷史學教授 Bridget Brereton 考究認為,在 1845 年前後,英國人把印度勞工帶到千里達,到 1917 年間,大概有 14 萬印度人抵達;到今天印度人依然是當地最大族群,佔近 40%。1842 年中英簽定「南京條約」後,英國人也在中國招攬勞工到千里達工作,1853 年到 1866 年間,有約 2,500 名華工遷往千里達,他們大多來自廣東,到達後為莊園主打工,有積蓄後離開莊園,自己做屠戶等小生意。

19 世紀上半葉,愈來愈多華人為了逃避戰火而來到千里達。這群華人,在千里達佔比不多,但影響力深遠。西印度群島大學的退休教授 Walton Look Lai 分析指,有些華工營商有道,當上社區領袖後,會加入白人主導的商會。早期,他們的兒子接受英美高等教育,後來回到中國參與辛亥革命和建設國民政府,例如民國外交部長陳友仁,他的父親是太平軍軍人,起義失敗後逃到千里達。50 到 60 年代,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土生華人,也投身於當地的解殖運動,特別是工運;另外一批就投入政府,希望從內部推動改革,戰後千里達已有數名華人部長,最有名的政客就是客家人後代何才。

何才肖像。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何才於 1927 年加入政府,初時只是海岸船務處一名理貨員,後來輾轉做過港口及海事處、工業顧問署,但因為工作勤奮,得到上司賞識而保送到加拿大深造一年,自此平步青雲,1944 年擢升為勞工事務主任,1949 年成為勞工事務專員,統管當地勞工事務,1956 年位居輔政司,權力僅次總督,亦是英國殖民地首位華人輔政司。到 1960 年,何才獲英國委任為千里達總督,也是英國各殖民地中首位非白人總督,加授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勳章,乃其事業高峰。

戰後,全球面對解殖浪潮,英國也難以維繫龐大的殖民帝國。1956 年,千里達人民民族運動(People’s National Movement)成為了立法局多數派,何才與人民民族運動領袖 Eric Williams 推動解殖, 例如推動公務員本土化,取代英國白人主導的政府體系。1961 年,鄰國牙買加獨立後,千里達政府和立法局就派員與英國進行憲法磋商。英國也容許千里達於 1962 年獨立,千里達依然在名義上依然尊英女王為國家元首,英女王也封何才為千里達為獨立後的首任總督,民選議會領袖 Eric Williams 就成為第一任首相。

獨立後,何才在 1966 年接見英女王,自己也以元首身份出訪世界各地。在他任內,千里達沒有和中國建交。1967 年他應民國政府邀請,國事訪問台灣,外交部部長魏道明率領百多人親自迎接,又參觀故宮博物院等設施,可是在其任內,千台同樣沒有建交。1969 年何才獲千里達最高榮譽三一十字勳章,在 1972 年決定卸任總督,結束政治生涯。他卸任不久,千里達就轉為共和國,結束君主立憲制,總督一職也被總統取代。千里達政府把 70 年代建成的重要幹道,取名為何才公路(Sir Solomon Hochoy Highway),他在 1983 年過身後,被追封為國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