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中共屢屢批評香港反對派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到國安法生效,與外國的交流活動,相信只會愈收愈緊。回顧黨史,中共成立之初,就有一位外國人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甚至主持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可算是中共始創人之一。他就是來自荷蘭的共產國際代表馬林(Maring)。
眾所周知,馬克思是德國猶太人,馬克思主義可說是西方的舶來品。根據工運史家梁寶龍的講法,19 世紀中葉起,西方列強侵華,一班傳教士也來到中國,除了傳教,也帶來了西方現代思想,當中包括馬克思主義。到 20 世紀初期,中國愈來愈多知識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連梁啟超也曾在 1904 年發表「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作介紹。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聯在列寧領導下正式成立,為史上第一個共產國家,中國就有更多知識分子鑽研馬克思主義。其中,陳獨秀和李大釗是佼佼者,他們在 1918 年創辦「每週評論」,介紹當時最新的左翼討論。
可是,當時馬克思主義分散中國各地,例如北京和上海都有「共產主義小組」,長沙又有「新民學會」,有些旅日留學生又組織了「旅日共產黨」,各地共產組織缺乏協調,不利馬克思主義的長期發展。1919 年,蘇俄局勢轉趨穩定,列寧就組建「共產國際」(Communist International),推動世界革命,翌年在東亞各國開展革命工作。共產國際先派遣維經斯基(Grigori Voitinsky)到中國考察,他認為有必要成立中國共產黨和召開共產主義組織代表大會。
1921 年,共產國際派荷蘭人馬林到中國。馬林生於鹿特丹,本名亨德.斯内夫利特(Henk Sneevliet),早在 1900 年已經活躍於荷蘭工運,並在 1913 年起在印尼爪哇策劃革命活動,也被喻為印尼共產黨始創人。他在 1920 年出席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時結識列寧,後者十分認同他在殖民地的革命工作,於是就派遣他到中國協助組織中國共產黨。馬林到達後,很快接觸到李大釗和上海共產組織領袖李達。他建議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派一至兩名代表到上海開會。
最終,在同年 7 月 23 日到 8 月 3 日,15 名全國各地的共產組織代表,聚首上海法租界,出席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又稱中共一大),當中包括年僅 28 歲的毛澤東。而作為共產國際代表的馬林,就擔任中共一大的主持人。在他主持下,第一個決議通過,即成立中國共產黨,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並選出陳獨秀為第一任黨總書記。這次還有插曲,7 月 30 日晚,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嘗試進入會場,馬林具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察覺有異,馬上中止會議,不久之後法租界巡捕房就趕到會場,但來到時與會者已經四散。
往後幾年,馬林一直駐守中國,並出席頭三大的全國代表大會,不斷把中共的情況匯報予共產國際,也協助中共取得大量財政支援。馬林對中共早期發展最大的影響,是主張國共合作,他認為中共的發展未成熟,人數和資源都不足,因此聯絡了孫中山,希望了解國共合作的空間。他認為國民黨組織鬆散,意識形態多元,而且孫中山在反帝反封建的立場上,與中共一致,於是在 1922 年西湖會議中,呼籲中共各人摒棄成見,在國民黨內部拓展中共勢力。可是,因為陳獨秀等人極力反對,馬林最終通過共產國際的命令,勒令中共各人遵從「黨內合作」路線。
自此,馬林與中共的矛盾日深,1924 年列寧死後,他也被共產國際召回。馬林回到歐洲各地延續革命事業,並走上托洛茨基主義路線,成為國際左翼反對派,反對史太林的主張。1940 年,納粹德國佔領荷蘭,他也組織游擊隊進行反抗,並在 1942 年被俘後處死,死前與七名戰友高唱「國際歌」,慷慨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