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日本印章「判子」(はんこ)一直是當地公司、組織及個人身份象徵,相等於簽名作實。但在武漢肺炎的傳播危機下,要親身蓋章,就要冒上感染風險,促使日本開始「脫印章」(脱はんこ),轉而利用諸如電子簽署等科技遙距處理文書,以減少社交接觸。
日本公司、組織以至個人都有自己的印章,用於每份重要文件、護照、信用卡、抵押貸款申請、學校文件甚至普通收件。當地使用印章已有大約 2,000 年歷史,最初由中國引入,僅限貴族可用,後隨著 1870 年代日本社會現代化而廣泛通用,變成公民必須品,但武肺正改變這一現狀。
仙台東北大學的橫田智子(音譯)指:「在全球病毒大流行之前,我們已在探索方法簡化行政運作,以減少官僚主義及提高效率。」日本開始出現冠狀病毒感染個案後,社交距離及其他預防措施成為學院當務之急,她說:「我們因此制訂一項緊急行動計劃,將課堂轉為網上授課,並讓大多數管理人員在家工作。」當中最重大的改變,就是「取消使用印章,代表著職員不必親自到辦公室簽署文件,方便遙距工作,並減少浪費紙張」。
該大學估計,不用印章,每年將節省約 80,000 個工作時數,學校可更有效使用現有資源。而為取代實際印鑑,大學引入電子審批系統,幾乎可以將所有行政工作轉移到網上。橫田說:「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新常態』中,我們預計有時員工必須在家工作或輪班。有了新系統,員工將可以在網上取得資源及舉行會議,無需親身(上班)操作。」
即使是日本政府及官方機構,亦已開始明白印章不利於現下的經濟情況。首相安倍晉三在 4 月下旬於經濟財政諮問會議上,就要求改革必須蓋印作書面確認的制度。疫情最嚴重之際,當局就鼓勵員工在家工作,避免使用交通工具,遏止病毒進一步傳播。
然而,有些公司的重要職員難以遵循。岩村清子(音譯)在東京一間跨國公司工作,其部門的高級職員不得不在繁忙時間回到辦公室,她說:「他必須整天待在那兒,幸好沒有生病,但他自己一定很憂慮。」但岩村也坦言:「這很瘋狂,為了這些老式的東西,像文件要蓋上印章,他就得冒上健康危險。」
現時,印鑑公司堅持認為印章在日本社會中仍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全日本印章業協會會長德井孝生說:「印章是一種可以證明使用者意願的工具,而且不可能以完全一致的方式去雕刻,令每個印章都獨一無二。」
不過,他承認社會轉變極快,印章也需要與時並進:「我們預計,在未來幾年,印鑑商店的訂單將減少,部分原因是近期企業活動停滯不前。但我們也在研究如何更好地應用電子印鑑,以滿足日益數碼化的社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