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想齋日記」是清末一個出身太原、叫作劉大鵬的讀書人每天寫下的日記。這本書為何有趣?因為他是以當時讀書人的角度寫成。我們平時讀的課本中,都是說清朝腐敗無能,改革緩慢才遭到推翻,唾棄科舉是基本盤,認定了讀四書五經的書生無法處理現代的問題。
「退想齋日記」卻相反,以一個科舉支持者的角度,去看同一段歷史。在他眼中,朝廷也就是清朝,是最好,最有人情味的,清朝之後的一切都是退化。清朝變成民國,是變差了;民國變成帝國,更差;最後成就了最惡劣的政體:黨國。其中太平天國是匪逆,紅軍也是賊,不過他的人生去到黨國之後就完了,沒能看到之後的時代。
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呢?你想想香港人對英治時期的想法,以及台灣人對蔣經國時期的想法,其實劉大鵬這樣的觀點是很常見的,就是認定了只有一個政府是好的,其他的都只是災難,而且愈做愈衰。對一個書生來說,承認「科舉已死」就像律師承認「法治已死」一樣,他要適應法治…… 不,科舉已死的世界是很困難的,當然甚麼都看不順眼了。
對我們而言,由清朝滅亡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都是民國,可是對於「退想齋」而言,民國卻是非常短暫的,那就是由辛亥革命開始,去到袁世凱建立中華帝國之間的三年。那個由選舉和議員當政的短短三年,是他眼中所謂的民國,之後的就是北洋政府的「帝國」,而袁世凱在他眼中,就只是個食碗面反碗底的反骨仔。
去到後期國民政府,對他而言已不是「民國」,而是「黨國」,在他眼中就是一群意識形態非常重,甚麼都管,管最多,做最多多餘事情的政府。從他的角度側寫國民政府,為國民黨寫的「黃金十年」,或共產黨的資本主義政權,提供了另外一個角度,即相對於傳統的「封建」政權,較為現代化的「黨國」是沒有人情味,亦最不自由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黨國,就算互相指罵,都寫不出這個角度。
有時候從歷史的敗者角度看歷史,才能讓你看到之前沒想到的東西,至少我自己寫出的作品,很多時都喜歡從這角度參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