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年香港鼠疫:來自鄰近地區的大災難

A+A-
香港爆發鼠疫後,史路比郡輕步兵團的志願者協助港英政府進行抗疫工作,逐家逐戶上門檢查。 圖片來源:Apic/Getty Images

這場武漢肺炎,一定會在香港歷史留下重要一頁。香港開埠至今接近 180 年,經歷過大小風浪,最後都成功捱過去。第一次重大考驗,當數 1894 年的鼠疫大流行,1890 年代香港只有 22 萬人口,但就有 2,679 宗病例,當中 2,552 人死亡,據說一下子有超過 3 分 1 人出逃,令香港一下子變成死城。及後鼠疫蔓延全球,並且持續多年,殺死超過 2,000 萬人。這次鼠疫大流行的源頭,正是雲南。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鼠疫可以分為 3 種,分別是腺鼠疫、敗血性鼠疫和肺鼠疫。腺鼠疫會令淋巴結腫脹和疼痛;而敗血性鼠疫,病菌可以透過血液感染多個器官;肺鼠疫患者則會咳血、呼吸困難,而且可能很快便會死亡,傳染性也最高。鼠疫一般經老鼠以及牠們身上的跳蚤傳播到人身上,肺鼠疫則可以經患者飛沫傳播。腺鼠疫的死亡率大約 3 至 6 成,但肺鼠疫患者死亡率可高達 9 成,以 1894 年的香港為例,更高達 95%。

醫學史專家相信,人類社會先後經歷過三次鼠疫大流行,第一次是 6 世紀查士丁尼大瘟疫(Plague of Justinian),持續近半世紀,死亡人數過千萬,拜占庭帝國損失約 3 分 1 人口,令帝國急促衰落。第二次大流行指的是 14 世紀高峰期持續 4 年的歐洲黑死病及往後一連串侵襲,估計單高峰期間死亡人數就高達 7,500 萬,是當時歐洲人口 3 分之 1。而香港鼠疫,則是整場第三次鼠疫大流行的一個章節。

無論是西方抑或是中國學者,都指出第三次大流行的起點是中國雲南。在 1850 年代,雲南已反覆出現鼠疫,但一直屬於地區性。到了 1955 年開始,回族起義,難民流散到中國各地,軍隊也進出雲南,最後由西向東,經過廣西、廣東、福建等地,成為當地風土病。麥基爾大學歷史學教授 Myron Echenberg 在 2007年的著作 Plague Ports 指出,在 1880 年代鼠疫就到了廣東,但情況尚且受控;到了 1894 年 1 月,廣東就開始大規模爆發,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高馬可在他的名作「香港簡史」估計,鼠疫在 5 月傳到香港時,廣東已死了超過 10 萬人。Echenberg 估算中國由 1850 年起半個世紀,就有 200 萬人因鼠疫而死。

檢查隊將受感染者帶走隔離,並為其家居清潔消毒,再將衣物、傢具等移出屋外,準備焚燬。 圖片來源:Wellcome Trust

5 月,鼠疫在香港爆發,並在華人貧民區中快速蔓延。根據高馬可描述,當時香港衛生狀況非常惡劣,環境極度擠迫,因此疫情嚴重。港英政府的做法是逐戶搜查病人,再帶去隔離。可是港英時代早期,官民互信本就不佳,華人對西醫認識也不深,政府政策遇上很大阻力,而且流言四起,指西醫會把人開膛破腹,令接近 8 萬人逃離香港。由於香港當年已是東亞主要的對外港口,鼠疫就經香港傳播到全世界,延世大學醫學家 Shin Kyu Hwan 的文章提到,病毒 1895 年到澳門,1896 年到台灣和印度,1899 年到歐洲和美國舊金山,1900 年到達澳洲。歐盟的報告指,這一場全球大流行,要到 1959 年方告平息。

這次鼠疫對醫學界影響深遠,法國細菌學家耶爾森(Alexandre Yersin)來港調查時發現了鼠疫桿菌。港英政府大刀闊斧進行城市和衛生改革,例如在 1903 年頒佈「醫務衛生及建築條例」,規定屋宇之間要保持至少 1.8 米距離;同時為醫院進行現代化改革、把衛生教育普及化,令香港慢慢走向現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