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疫情,德國政府上週宣佈多項措施,其中包括「限制醫院探病人數」,指引看似正常不過,但「德國之聲」指出,政府沒有為此作詳細說明,導致各家醫院做法不一,探病次數、探病家屬的年齡限制等各有出入。然而最令孕婦憂慮的,是醫院禁止她們的丈夫進入產房,懷胎十月的最後關頭,伴侶卻不在身邊。
居住在西部城市波恩(Bonn)的 Romina 距離預產期只有數星期,近日醫院通知她,為了把感染武漢肺炎的風險減到最低,她的丈夫將不能進入產房和育嬰室。得知消息後的 Romina 雖表示理解,但也有不滿:「我們需要接生員,對他們來說,保障身體健康尤其重要。可是我從來沒有聽聞過這個規定,醫院也沒有跟我們討論,我不明白為何每所醫院的做法都參差不一。」
同樣感到失落的還有 Romina 的丈夫,在妻子臨盆時,他希望自己能在她身邊,給予鼓勵和見證孩子出生。「生寶寶這回事,他跟我的角色同樣重要。」Romina 說。
德國政府沒有為「限制探病」的指引作進一步說明,變相是把決策權交到醫院手上,以孕婦家屬進入產房為例,有的批准,有的禁止,而且每日都有變數 —— 部分醫院便試過在病人家屬的壓力下廢除禁令。因此,即將誕下第 2 胎的 Romina 現正四處找人照顧年幼的大女兒,倘若醫院突然撤回限制,丈夫也可即時動身前往產房。
「如此看來,醫院似乎被允許自行作主。」德國愛護家庭組織 Mother Hood 成員 Katharina Desery 說:「這樣做問題很大,一來臨盆在即的孕婦需要每天跟醫院查詢,二來接生員除了維持日常工作外,還要回答病人的問題,無疑是加重負擔。」
自從有醫院禁止家屬進入產房後,Mother Hood 便收到不少來電傾訴。Desery 表示,許多人和 Romina 一樣,理解但同時感到震驚、害怕和難以承受「生寶寶時伴侶不在身邊」。她認為「準爸爸並非只是探病家屬,而是孕婦的精神支柱,倘若妻子希望丈夫在場,他便應該獲准進入產房。」對此,各醫院給她的回應是:非常時期,愈少人在場愈好。
除了心理上的憂慮,Romina 還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假如生寶寶過程中出現突發情況,而我又極度虛弱,或失去意識,那麼誰來做決定?孤獨進入產房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在得知 Romina 的情況後,她的朋友開始計劃到醫療診所產子,但這意味他們需要即日出院…… 渴望得到丈夫陪伴還是產後的醫護照顧?對於在疫症期間即將成為人母的德國孕婦來說,這是一個艱鉅的兩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