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社交距離,試試遙距社交?

A+A-
英國有小童利用 FaceTime 與朋友一起打電玩。 圖片來源:路透社

武漢肺炎肆虐,政府緊急規定,禁止 4 人以上的聚會,只要保持社交距離,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物理接觸,就能大大遏止武漢病毒擴散。可是,人類始終是社交動物,工作需要各種禮儀,情侶間也會想談情。如何可以在抗疫的同時,又能滿足人類的心理需要?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副教授 Jamil Zaki倡議,與其「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不如遙距社交(distant socializing)。

去年,Zaki 出版了學術著作 The War for Kindness: Building Empathy in a Fractured World,當中透過實驗,證明人類的同理心並非固有性格,而是一種可以鍛鍊出來的技巧。近日,他透過同理心的理論框架,思考有關社交距離的問題,認為長期維持社交距離,會違反人類基本社交需要,尤其在困難的時候,人們極需要互相憐憫和安慰。很多心理實驗指出,身邊人的支持可以減輕腦部對壓力的痛苦反應;反之,孤獨感會加劇失眠,做成抑鬱、免疫力失調和心臟毛病;長期孤獨更等於一天吃 15 根香煙。

武漢肺炎不是短期內可解決的問題,除了病毒感染,它帶來的恐懼和精神健康損害,同樣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即使疫情過去,人類存活下來,身心卻可能已經受損。Zaki 用上社會科學常用的框架理論(Framing Theory),認為首要把「社交距離」重新框架(reframe)為「遙距社交」,因為比起社交活動,物理接觸才是病毒傳播的主因。專家們應傳遞一個重要訊息:即使大家相隔各地,但仍然互相緊扣。

大家可以利用資訊科技,例如 FaceTime、Zoom 等跟朋友相見,除了開會和教學,也可將之延伸至社交層面,和朋友來個電子閒逛(digital hanging out)。Zaki 認為與朋友相聚,不一定要有目的,無所事事的狀態也十分重要,他的研究室就設立了名為「咖啡室」的 Zoom 頻道,讓人們一起閒著不做事。他建議大家嘗試以 FaceTime 和朋友煮同一頓飯,飲同一款酒;甚至為大家的孩子們舉辦遊戲日,玩同一款遊戲,畫同一幅畫。Zaki 明白很多人不懂得電子科技,而他們可能就是是次社會危機中最脆弱的一群,但也正是推行電子普及化的大好機會。不過這只是眾多方法的其中一種,他就覺得意大利人一起在陽台唱歌的畫面最令人動容。

他還指出,傳媒大多描繪人們自私和暴力的一面,例如搶廁紙,甚至打架,令社會一片末日景象。但其實是次疫症也顯示出人性光輝的一面,很多人派物資、捐血,在網上找 #COVIDkindness 的標籤就能看到。Zaki 認為堅守社交距離也是出於人類的善性,使身邊的人免受感染。若人們能正視這種善性,就能增加社會凝聚力,讓大家即使孤單,也能感到互相連結。他同時鼓勵大家調節期望,讓身心慢下來,尋找其他社交聯繫的方法。

很諷刺地,以往很多人指出資訊科技令人更孤獨,更少面對面的交往,但如今它或許將成為連結人類的最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