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摘】手造鞋工匠葉靜:屢敗屢戰堅守鞋業

A+A-
文:Apricot、林曉真
攝:佘世培
(編按:此訪問原載於 2019 年 12 月出版的「香港文摘」第三期。「香港文摘」為一本以「年輕老人」為讀者群的新創雜誌,旨在為一眾銀齡讀者提供新概念、生活資訊,擺脫老去的悲觀想像。)

差不多在走廊的盡頭,一道舊式的三摺疊鐵門左右大開,一張張獨立剪裁、大小不同的產品照拼貼在門上,門外放著兩張斜斜的工作枱,地上散落一些碎皮料,旁邊的綠色小膠凳墊上數塊木板,一位老師傅正在幹活。

他是葉靜,1970 年代來港,是香港絕無僅有的「鞋佬」。年屆 72,自言「打不死」的葉師傅從事鞋業近半個世紀,2012 年開始經營一人鞋業 PAPA SHOES,專為客人度身訂造手工皮鞋,客人可以來圖訂造,也可按自己喜好選鞋款,挑皮革、配顏色。話雖如此,葉師傅卻更重視幫助有腳患的人,希望他們跟普通人一樣能擁有一雙舒適而美觀的鞋子。針對腳患者需要,葉師傅會自行改裝鞋楦,以改良鞋款。如小兒麻痺症患者,他就大大改闊鞋面;長短腳患者,為了不影響觀感,他就在鞋籠內加厚鞋跟;亦有客人的腳踝後有腫塊,平時不便穿鞋,他就把鞋跟改成一個搭貼式鞋口,務求做到最貼合穿著者的需要。

葉師傅手持為客人特製的改良鞋楦。

腳患多樣,有大細腳、長短腳或其他特殊腳型;亦有常見於上班一族的扁平足、靜脈曲張等的「都市病」。客人的「奇形怪狀」,葉師傅早已司空見慣。然而,每每說起腳患者的情況,葉師傅都會面露擔憂,怕自己退休後,腳患者會少了選購舒適鞋子的門路,所以趁自己還有心有力,就盡力幫助他們。海外客人都擔心他隨時退休,所以來港造鞋時,會專程多訂兩三對。腳患者眾多,葉師傅只得一人之力,良工心苦,「忙過以前做公司鞋好多」,有時會怕做不來,婉拒客人的訂單,「正正常常的鞋,可以在市面買到就盡量在市面買」,讓出空間給有特別需要的客人。

眼患纏身,「隻眼開、隻眼閉」的專業態度

葉師傅的工作日程風雨不改,朝 9 晚 6 是最基本,繁時日子會趕工至晚上 10 時,一星期更只休息一天。18 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交通網絡癱瘓,葉師傅披荊斬棘,徒步 2 小時,仍堅持回到工場幹活。工時不定、休假少,葉師傅的家人也曾勸他退休,「但唔做,可以做啲乜呢?我又好鬼鍾意做嘢,唔做嘢呢,係好難過日子㗎!」聽起來葉師傅還沒有退休的打算,可是,受多重眼疾纏身的他,對雙眼老化有明顯的擔憂。葉師傅年少時,已有四百度近視,後來北上接手鞋廠,發現度數突然飆升至千度,視光師建議他去專科檢查,驗出罹患白內障。葉師傅的左右眼先後接受白內障手術,康復期間,他單著眼睛,如常到工場造鞋。不久,葉師傅出現手術後遺症「後囊膜混濁」,雙眼接受激光治療,其後痊癒。

再過一段日子,有晚準備睡覺之際,他的右眼突然出現閃光,眨眨眼,發現看到暗暗啡啡的陰影,葉師傅心知不妙,估計是視網膜脫落,隔天即到醫院求診,結果不出所料。於是再一次接受眼部手術。在等待做手術的兩星期裡,葉師傅又再單著眼睛,回工場造鞋。不同的是,這次他聽取醫生建議,決定在手術後停工半年,在此之前他想到的卻是盡快完成手頭上的訂單,免得客人苦等。

去年,葉師傅第五度患上眼疾:眼睛黃斑區增生了一層薄膜,需要再一次接受手術。他坦言,這次特別害怕,如果手術失敗,就會永久失明,以後無法造鞋,幸好最後一切順利。他的左眼從 40 多年前已出現一塊翼狀胬肉,醫生鼓勵他切除,但那塊肉既然不影響視力,葉師傅便氣定神閒決定擱置。如此經歷 5 次眼科手術,葉師傅安然過渡,雙眼視力仍能保持健全,要說「好人,一生平安」,應用在他身上實不為過。

屢敗屢戰,輾轉尋路

PAPA SHOES 工場內部。

初來香港,葉師傅曾當冷氣學徒,很快他便決心轉行。不想折騰的他,當時已經很有目標,立志入廠工作,希望集中學一門手藝傍身,為將來生活做打算。後來因緣際會下,葉師傅去了親戚的鞋廠幫忙,正式投身鞋業。由學徒入行,到開設鞋廠,後來北上接洽國際貿易,又回流香港到今天經營一人鞋業,當中九曲十三彎,百味雜陳。葉師傅回顧人生:「我打不死,跌倒又爬起身,咩都無晒又重頭嚟過。」當天的辛酸血淚,今天「一笑看風雲過」。

入行不久的葉師傅便自立門戶,於荃灣租地方造鞋,「又住又做嘢,床板反轉用,就是(造鞋)工作枱,收返起張枱,反翻轉床板,夜晚就睡覺」。1982 年,葉師傅遷入新落成的晉昇工業大廈,成立「麗風鞋業公司」,那時主力做俗稱「公司鞋」的漆布鞋,連同 20 個伙記,每天生產數以百對「公司鞋」供貨給本地鞋舖。「數量多、需求大、平價、好著,適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潮流」,葉師傅清楚知道,他的成功之道就在這裡。1980 年代香港鞋業蓬勃,葉師傅生意蒸蒸日上。其後中國內地市場開放,不少廠家北移發展。1992 年,葉師傅隻身北上闖江湖,他到大陸頂手鞋廠,靠貿易行承接訂單,生產「接摩鞋」供貨給歐洲市場;也曾直接設廠,擁有百餘工人、萬呎工場,獨資營運。但好景不常,隨著貿易行相繼倒閉,葉師傅的鞋廠生意終告失敗。

葉師傅在 1982 年遷入當年新落成的晉昇工業大廈,成立「麗風鞋業公司」,現在公司的舊稱仍保留在工場門外。

九七前夕,打回原形的葉師傅回流香港。他沒有氣餒,反而積極變陣,重整旗鼓。獨具慧眼、膽色過人的他,設計出新穎的「橡筋鞋」—— PAPA SHOES 的原型 —— 廣受航空公司及一眾 OL 歡迎,人氣至今未減。數年間,葉師傅憑著這招鹹魚翻生,生意漸回軌道,怎料天意弄人,2003 年沙士爆發,葉師傅跌入人生谷底。說到這裡,葉師傅不禁搖頭:「我人生之中最慘就係嗰 9 年。」大規模疫潮,導致市場經濟重創,社會陷入蕭條,公司倒閉非鮮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葉師傅不幸被「走數」,付了錢給供應商卻收不到貨,揹起多項債務,難以繼續經營,最後剩他一人獨守麗風鞋業。

起死回生,繼續助人

咬緊牙關過後,就是 PAPA SHOES 的開始了。葉師傅入行逾 50 年,歷盡大風浪,起起伏伏的人生,反讓他懷有一顆熱心去幫助腳患的人:「有時做人就無咩所謂啦,最重要係幫到一班咁嘅老人家。人哋開心,我自己都開心。我而家求咩?其實都係求個滿足感咋嘛。」不單敬業樂業,葉師傅的服務精神遠超「生意人」的作風,讓人佩服。他自言和顧客的關係像家人,待他們如兄弟姊妹,有時客人來找他造鞋,一聊就半天,相處融洽。為此,他一直想成立社企,集合以往有技術的老師傅,於全港 18 區開設造鞋小工場,帶領其他退休人士一起幫助腳患人士,長遠地維持服務。葉師傅慨嘆,這小小心願已萌生多年,但一直未能實現。一來是老師傅都退休了,忙著湊孫享福,不願出山;二來是如今運動鞋大行其道,造鞋業都後繼無人了。

「而家我好怕退休㗎!唔係講笑㗎,因為我要打算㗎嘛,一退休就喺屋企,我又唔打麻雀唔搞其他嘢,最多做運動。但係做運動得幾耐呢?朝早飲茶一個鐘頭,吹下水就無㗎啦。一日咁長,咁點過呢?」葉師傅永不言休,「你畀我揀去旅行定做嘢,去旅行又花時間又花錢,我一定係揀做嘢。」對此,太太都有過微言。從麗風鞋業到 PAPA SHOES,工場陪伴葉師傅 30 多年,他表示,如果之後不獲續租或工廈遭到清拆,就不再找地方落腳了。問到退休後的打算,葉師傅微笑說:「陪太太去旅行。」

雜誌推介

在養老之外,長者應該如何自處?年老後又能否安身立命?本期專訪了香港肝臟權威黎青龍教授、從事鞋業半世紀的手造鞋工匠葉靜,以及退休後成為業餘電競選手的 Rosa 和 Kitty,他們的年老生活正正實踐了安老政策提倡的「老有所屬、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理想。

銀齡自主,似乎才是保障長者尊嚴及生活的正道。

「香港文摘」第三期
  • 出版:CUP 出版
  • 售價:40 港元
  • ISSN:2523-1049
  • 銷售點:香港誠品書店、香港城邦書店、序言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