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俠影記 —— 看起來是武俠技擊,實際上是游擊戰

A+A-
電腦遊戲「俠影記」是當年少有同時支援 VGA 及單色螢幕的中文遊戲;圖為遊戲畫面。 圖片來源:劉谷歌/YouTube

當初我玩「俠影記」的時候大概是 1992 年,玩這個遊戲的原因很簡單:它支援單色螢幕。當時大部分中文遊戲都只支援 VGA 螢幕,我卻只有撿回來的單色螢幕,所以就含淚玩了。現在的人應該很難想像,中文遊戲在當年是多麼罕見的東西。

當時我的電腦對於今天的使用者而言,根本就是難以想像的上古文物。那是一部「286 電腦」,處理器的能力不足現在一部手機的百分之一,螢幕是單色,也就是只有黑白兩種顏色。音效是 PC Speaker,簡單來說,就是那些電子產品的播音能力,竟然可以合成出國語配音。我說的東西,不經歷過那種低科技時代,是很難感受的。

當年很流行所謂「武俠」題材的遊戲,大家也聽過「軒轅劍」、「仙劍奇俠傳」或者「俠客英雄傳」之類的遊戲。甚麼叫武俠遊戲呢?一般來說就是找個日本遊戲,把系統抄個八九成,再將魔法換成武功,把法力點數叫作內力,就叫作「武俠遊戲」了。反正就是大家用武功鬥削對方的 HP,「勇者鬥惡龍」式地你斬一刀、我斬一刀,直至有一方被扣光 HP 為止。

當初開始玩「俠影記」的時候,就覺得這遊戲的玩法應該差不多,一看到敵人,他就發出氣功攻擊,我看到身上有足夠的補藥,應該可以磨死他…… 卻一招就被打死了。這遊戲沒有時間給你慢慢磨,大部分補血品也沒甚麼用,因為你根本沒機會吃。相比之下,主角的武功只能稍為削傷一下敵人,簡直有如蚊咬。

「俠影記」主角防禦力極低,通常會被一招打死,也沒甚麼機會使用補血品;圖為遊戲畫面。 圖片來源:zabrustenebrio/YouTube

這時候,就要用主角的必殺技了…… 為何這遊戲叫「俠影記」呢?因為他的成名武功,叫作「俠影步」,而俠影步的作用只有一個,就是逃跑。你很快就理解為何這是遊戲標題和最重要的武功,因為這遊戲與想像中的「武俠」完全不一樣,主角大部分時候都是在逃跑,不論敵人還是陷阱機關,都能將你一擊斃命。除了逃跑之外,沒有任何活命的方法。

那要怎樣打贏呢?就是利用主角比所有敵人都跑得快這點,繞過對方的後方攻擊;或者利用地形;或者向對方射了長距離武功後,在對方反擊前脫離;或者引對方去到各種陷阱。總之主角幾乎不會正面打贏敵人,不是連打帶跑就是伏擊,或用機動力玩弄敵人,結果這個遊戲看似包著武俠的皮,實際上卻是在玩游擊戰。比起甚麼大俠,他更像越共,像蟑螂老鼠一樣到處竄來竄去,找到機會打一下就跑,慢慢磨死武功高強,卻走得比你慢的敵人。

當年第一次玩這種遊戲時,我非常的困惑,因為這跟想像中的武俠遊戲不一樣。而且因為考反應,跑來跑去,難度非常的高,我當年使用的爛電腦卻因此「佔優」—— 那就是運作慢。走得慢,比較容易閃避到處射來射去的攻擊。後來換了性能正常的電腦,反而快到避不了。

這遊戲無意地啟發了我一件事,就是戰鬥這回事,比起強和人多,更重要的是機動性。即使對方再強,打不到你就沒有意思;對方再硬,你多打幾次總能削弱他;對方人再多,你跑得快,就不會被圍毆,人海戰術就發揮不了作用。這個概念對於十幾歲的我來說真的是很新鮮。

後來看周星馳的「功夫」,他說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時,倒是發覺「俠影記」出奇地比其他武俠遊戲更符合武功的概念。雖然表面看起來,主角跑來跑去,難登大雅之堂,但這真的是一個考反應和走位的遊戲,巧妙的走位並尋找弱點,能令你毫髮無傷地打倒敵人,比起你斬我一刀、我斬你一刀、鬥武器鋒利盔甲厚的日式 RPG 不是更像武俠嗎?你幾時見到電影裡的武俠是互相鬥盔甲厚的?

所以「俠影記」也算是很值得玩的遊戲,當然裡面的無厘頭對話也使遊戲加分不少,這個你在網絡影片上看看對話就懂了。

「俠影記」內的對話非常無厘頭,卻使遊戲生息不少;圖為遊戲畫面。 圖片來源:劉谷歌/YouTube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

https://www.facebook.com/leglory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