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快冰川流失,導致海平面上升。但隨著冰雪退去,四季如冬、80% 土地由冰雪覆蓋的格陵蘭,卻變得更宜居,經濟更突飛猛進。站在溫室效應最前線的格陵蘭,正面臨生活環境改進與全球暖化的兩難課題。
冰川與全球氣候環環相扣
加州大學野生動物保育學系教授 Eric Post 研究發現,過去 10 年,全球溫度升高攝氏 0.75 度,單是格陵蘭,已有超過 3 萬億噸冰流入海洋,使海平面上升 10.6 毫米,而 90 年代初每 10 年才上升 1 毫米。加上極地氣候地區的「放大」(amplification)現象,格陵蘭的暖化比其他地區來得更快。
缺少冰雪反射太陽的光線,海洋吸入大量熱量,海水溫度上升,海冰更難以形成。沿海城市伊盧利薩特(Ilulissat)的平均溫度甚至升至 20 度,其冰蓋內部測得溫度亦高達 0 度。英國科學雜誌「自然」(Nature)甚至估計,2100 年,海平面會上升 50 毫米至 120 毫米。
經濟轉型的契機
不過,伊盧利薩特因溫暖的空氣、溶解的海冰、退去的冰面,意外地變得更宜居。漁業本是該島的經濟支柱,佔出口近 95%。近年海冰退去,藻類繁殖旺盛,形成天然養殖場,漁業增長更快。據「金融時報」報道,該鎮魚產總值已高達 5 億丹麥克朗(約 5.8 億港元)。
格陵蘭的旅遊業也得以蓬勃發展。2019 年,估算約有 4 至 5 萬旅客到訪,人數逼近當地人口。國家旅遊促進局估計,格陵蘭的遊客還會持續每年增長 6%,於 2027 年達 9 萬之多。為此,當局計劃加建機場跑道,增加可以直達格陵蘭的飛機班次。
另外,格陵蘭擁有全球最多的稀土礦山。稀有金屬如釹、鐠、鏑和鋱,適用於製造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零件,而氣候暖化意味著開採和運輸工作將變得更加容易。去年 11 月,丹麥政府就宣佈投資 500 萬美元(約 3,900 萬港元),於格陵蘭西北部開採 60 萬噸鈦鐵礦。
重新適應新的面貌
但在日漸「宜居」的背後,問題亦開始浮現。指標之一,是生長於格陵蘭的雪橇犬,自從冰面開始退去,數量便從原本的 15,000 頭急降至如今 3,000 頭。雪橇犬是當地居民進行冰釣時的好幫手,獵人亦依靠牠們穿越結冰的海洋和山地,但當地博物館院長 Anja Reimer 慨嘆:「拉雪橇已變成一種消遣活動。」她解釋:「以前,人們就靠這片土地生活。現在,人們變得必須要有一份工作。」
世界遺產伊盧利薩特冰峽灣(Ilulissat Kangerlua)管理員 Konrad Seblon 說:「相較其他國家,氣候變化對格陵蘭的影響其實更細。」他指著正在融化的冰川說:「有一天當這塊冰消失,半個歐洲就會被淹沒。我們則會有更多地、更多生存空間 —— 格陵蘭依然會存在。」當地商家 Flemming Bisgaard 則感嘆:「也許對伊盧利薩特來說是好的,因為我們的經濟得以增長。但總體來說,我還是希望這不曾發生,因為這代表地球正邁著錯誤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