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官方攝影師 Adam Scotti 日前在社交平台,上載了一幅杜魯多留有灰黑混色鬍子的近照,相片隨即引起熱話。有人認為此舉是為了改善形象,一洗他早前有關種族歧視的醜聞,有人則認為他魅力十足。政治人物的鬍子到底威力何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嘗試分析箇中「奧秘」。
縱觀全球,東西方國家政要以蓄鬚形象示人實屬罕見;但放眼中東,政治人物留鬍子則屢見不鮮。於是,當某位政客的鬍子「由無到有」時,人們便開始眼前一亮,反之亦然。
對某些國家來說,一位政要留不留鬍子,並非個人風格這麼簡單。在埃及,鬍子被視為是伊斯蘭強硬派的象徵,因此留鬍子在某程度上也反映了個人立場;而在美國,政客蓄鬚等同暗示「即將淡出政壇」,戈爾(Al Gore)在 2000 年總統大選落敗後,翌年以「滿腮鬍子」的形象重現人前,就是最好的例子。
然而,蓄鬚似乎正逐漸成為政客之間的「潮流」。2015 年,美國前眾議院議長 Paul Ryan 解鎖「特別成就」,成為近百年來第一位「留鬍子的議長」;2018 年,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的鬍子形象為人津津樂道;印度總理莫迪的白鬍子更是他的標誌;在英國,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也是自 1908 年來首位蓄鬚的政黨領袖。
雖然加拿大新民主黨(New Democratic Party)的現任和前兩任黨魁一直以長鬍子示人,但若要數上一位蓄鬚的國家總理,便要追溯至 1920 年退任的博登(Robert Borden),而下一位,就是杜魯多。
造型顧問公司 Mackay Byrne Group 的 Lynne Mackay 曾為數位加拿大政客設計形象,對於杜魯多蓄鬚,她認為「增添了不少分數」。「十分成熟,尤其是灰色的部分。」她說:「這是一個值得被認可的造型,他的鬍子散發著高層次的魅力,這是毋庸置疑的。」
其實這並非杜魯多首次以鬍子形象公開露面,在當選總統前,他便曾以「八字鬚和山羊蓄」的組合響應「十一鬍子月」(Movember)活動,呼籲社會關注前列腺健康。
Mackay 表示,「乾淨的臉部」往往予人開明和整齊的感覺,但留鬍子有助展示個人品味:「時代不一樣了。在商界,人們逐漸接受鬍子形象,我相信這種自然的轉變也會在政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