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美最憂人工智能被華超前?

A+A-
阿里巴巴杭州總部。

近日有報章在報道中美貿易戰時,引述經濟學者徐家健教授指「美最憂人工智能被華超前」 。雖然筆者非經濟專家,但略懂國際科技發展形勢,本文志在就徐教授所講略作補充,謙虛討教。

首先,就數據上講,中國人工智能現正發展蓬勃。以專利技術註冊數字為例,2017 年中國在部分關鍵技術例如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專利數目,超過 600 項,同期美國只有約 100 項。 另外,中國亦是全球最大 AI 初創投資市場,國內外資金佔全球市場近一半,當中包括國企及地方政府的超大額投資(例如中國工程院的「人工智能 2.0」計劃),數字上早已超越美英。

但綜觀國際形勢,中國在這方面是否已經領先全球?2018 年英國牛津大學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其人工智能發展的整體狀態依然落後。透過比較專利技術、硬件發展、用戶人數等各項條件,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只有 17,為美國一半(33)。客觀而言,中國在部分領域,例如晶片製造、高科技應用(如無人駕駛汽車)等,事實上落後於美國。但於其他 AI 技術,特別是與監控相關的科技,例如人臉識別(Facial recognition)、大數據(Big Data)應用、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s)等等則相對成熟。

杭州街口,馬路上幾乎每一個路口都有最少一個監控鏡頭。

中國 AI 的發展優勢,很大程度上受惠於政府與企業的緊密合作以及數據互通。例如去年中國科技龍頭企業阿里巴巴開設的無人超級市場,所用的人臉析別數據就包括來自地區政府監控鏡頭的數據 ,再配合於國內極度普及的手機支付技術。反過來說,地區政府亦透過與阿里巴巴分享數據監察市民在網上世界及銀行戶口中的一舉一動。

筆者在今年 6 月到杭州作實地考察時,發覺馬路上幾乎每一個路口都有最少一個監控鏡頭;而在當地的士車廂內,前座司機、前座乘客及後座位置都各有一個鏡頭,並無誇大。透過裝設大量監控設備,以及來自不同手機程式所收集得來的大數據,為智能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提供了海量的訓練用數據(Training data)。加上缺乏私隱考慮,這些條件都為中國的 AI 發展創造了歐美國家無法比擬的優勢。

總括而言,世界各國的 AI 發展各有議程:美國希望以科技帶動經濟及科學發展,而中國非常重視大數據及監控相關技術,以及希望透過發展高科技產業達到經濟轉型。兩地科技發展涉及不同的技術、人材、資源,以及話語權的爭奪。雖然雙方範疇不同不能直接比較,但亦會是 21 世紀國際舞台上的一場重要角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