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彈:一部武力抗爭的歷史

A+A-
2017 年,委內瑞拉一名支持異見人士的示威者,向馬杜羅政府的水砲車投擲汽油彈。 圖片來源:路透社

汽油彈,又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Molotov Cocktail)」,是 20 世紀下半開始,世界各地抗爭運動的象徵。汽油彈製作簡單而且價廉,在網上便可輕易找到製作方法,故此獲很多抗爭者採用。由去年底持續至今的法國黃背心運動,到今年 5 月的雅加達騷亂,示威者都有用上汽油彈作為武器。

澳洲紐卡素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 Matthew Lewis 是研究政治暴力的學者,他曾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梳理汽油彈的起源。很多說法均將汽油彈起源指向 30 年代的西班牙內戰,Lewis 則將汽油彈的歷史大大推前,與古代戰事扣連。在古代,士兵會透過投擲過易燃物,進行火攻,這與示威者投擲汽油彈的本質類近。早於公元前 9 世紀,便有記載人們使用土製的易燃器皿作為武器。

現代汽油彈多以玻璃瓶盛載汽油和酒精,牛皮膠紙封口,以布塊作火引;圖為委內瑞拉抗爭者製作的汽油彈。 圖片來源:路透社

若果是狹義的現代汽油彈,多以玻璃瓶盛載汽油和酒精,牛皮膠紙封口,以布塊作火引;其實到了 19 世紀,巴黎公社起義,已出現現代汽油彈的雛形。1870 年,法國在普法戰爭慘敗,加上經濟長期不景,翌年,一班巴黎的工人、社會主義者群起起義,並短暫接掌政權。這場運動後來被血腥鎮壓,當時有很多傳聞指,公社有一些女縱火者(pétroleuses),手持裝有汽油的玻璃瓶,瓶口塞上破布,再擲破窗口,四處縱火。但後來證實,這些只是抹黑公社女工的傳言,放火的大多是公社的士兵,而且是用傳統的方式,但這些指控卻令很多女工被控以縱火罪。

Lewis 一直從事有關愛爾蘭獨立戰爭(1919 – 1921)和愛爾蘭內戰(1922 – 1923)的研究。他發現,在 20 年代初,革命英雄法蘭克.艾肯(Frank Aiken)指揮的愛爾蘭共和軍,已經懂得利用汽油彈襲擊警察和軍隊,當時士兵把各佔一半分量的汽油和石蠟注入玻璃瓶,以橡筋套上導火線,再點火使用。可是,很多愛爾蘭共和軍軍官對汽油彈的威力半信半疑,認為不足以破壞裝甲車,他們傾向更昂貴、更複雜的手榴彈,因此只有艾肯的軍隊使用汽油彈。

到了 30 年代兩場區域戰爭,西班牙內戰(1936 – 39)和芬蘭冬季戰爭(1939 – 40),軍隊才開始廣泛使用汽油彈,因此很多人以為汽油彈是由西班牙軍人所發明。西班牙內戰是法西斯和共產主義勢力的代理戰爭,當時納粹德國支持的右翼國民軍和蘇聯支持的左翼共和軍皆以汽油彈為武器。而 1939 年的冬季戰爭,蘇聯大舉入侵芬蘭,後者拼死頑抗。由於蘇軍的坦克移動緩慢,汽油彈成為是芬軍上佳的反抗武器,芬蘭酒商 Alko 一年間量產了 45 萬枚汽油彈,結果蘇軍整場戰役進退失據,最終被迫簽下和約。當時,蘇聯空軍轟炸芬蘭,受各國非議,時任外長莫洛托夫(Vyacheslav Molotov)辯稱空軍只是空投麵包,憤怒的芬蘭人於是把他們的汽油彈起名為「莫洛托夫雞尾酒」作回敬。

Lewis 指往後日子,汽油彈成為戰爭和社會抗爭的工具。40 年代,二戰時期,英國政府為國土警衛隊提供汽油彈作自衛之用。1956 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學生發起運動,反抗蘇聯控制,爭取獨立自主和民主化,最終蘇聯軍隊入侵匈牙利,示威者以汽油彈阻止蘇聯坦克推進,唯最終整場運動被蘇軍血腥鎮壓。

20 世紀以來,一場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已經把汽油彈重新定義,由戰爭工具變成武力抗爭的符號。可是,汽油彈絕不浪漫,它是極具危險性的易燃品,容易造成人命傷亡。上月,墨西哥有人以汽油彈襲擊夜店,導致最少 26 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