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時才能停雨?全世界都在問

A+A-
日本九州連續兩個夏季暴雨成災,其中佐賀縣洪水氾濫,有的士被困。 圖片來源:路透社

香港近日滂沱大雨,深夜更不斷行雷閃電,導致部分地區一度停電;在日本九州,亦連續兩個夏季暴雨成災;西班牙馬德里地區本週受暴風吹襲,大雨導致道路停滯、地鐵線路受阻及航班改道。何時才能停雨?全世界也在問。一項最新研究顯示,暴雨在全球愈發常見,專家們更指趨勢或會愈加嚴峻。

世界愈來愈「濕」,皆因天氣愈來愈暖。大氣能夠保持及釋放更多水分,代表暴雨正在增加。是次研究的第一作者、加拿大沙斯卡寸旺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民事、地理及環境工程學教授 Simon Papalexiou 表示:「現有清晰分析指出,經過數十年的演變,我們換來更加極端的天氣。」

研究顯示自從上世紀中期,當全球暖化開始嚴峻,滂沱大雨亦變得更頻繁。這不單增加車禍、阻塞交通等問題。光在去年,暴雨破壞農作物,並延遲粟米及大豆的種植時期,已令農夫們損失數十億美元;颶風佛羅倫斯吹襲過後,渠道淤塞令雨水倒灌;洪水更奪去北美大平原及美國中西部的人命財產。

Papalexiou 指出,「洪水、山泥傾瀉、基建受損、爆發由水傳播的疾病、食水污染、交通混亂」這些問題,都是暴雨造成的後果。他直言:「這張清單實在有夠長。」

是次研究當中,Papalexiou 與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水文學教授 Alberto Montanari 合作,分析全球 8,730 個天文台在 1964 年至 2013 年間收集得來的數據。科學家按每個地區暴雨降下的時間及強度畫圖,然後與他們按該區歷史所預期的模式比較。

從分析可見,在 2004 年至 2013 年的降雨量,比預期中多出 7%,北美、歐洲及亞洲則是暴雨密集的區域,在同一段時期中,降雨量比預期高出 8.5%。即使氣候變化導致部分地區出現旱災,暴雨卻未有減弱跡象。相反,專家們認為可能有增強的傾向。

在 2017 年,颶風哈維令德州部分地區降雨超過 60 吋,屬美國有紀錄以來單次風暴最高的降雨量,造成逾 100 人死亡,財物損失估計價值 1,250 億美元。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更公佈,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是美國有紀錄以來降雨量最多的 12 個月

基於他的研究,以及暴雨與氣溫上升之間的聯繫,Papalexiou 預測多雨的趨勢或會持續。「假如(氣候變化的)全球模型推測準確,我們該預期會遭逢更多劇烈及極端情況,一些現時並無危險的地方也不能倖免。」他明白天氣預測難以說準,但強調「科學在此,事實也在此。有些事情正在發生」。

NOAA 屬下國家氣候數據中心的氣候科學家 David Easterling 亦表同意:「若然持續變暖,『百年難得一遇』的風暴,或會變成『25 年難得一遇』。」他認為,是次發表的新研究包含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全球降雨量增加。

Easterling 更指,這項研究的最大貢獻是,它專注於各地域最嚴重的大雨,而非僅著眼於最潮濕的地區,因而捕捉到全球的降雨趨勢。「他們所發現的,與很多人發現的(降雨)模式十分類同。而這研究是另一種定義極端降雨的方法,並發現它在世上大部分地區的觀測紀錄中有所增加。」

專家同意,需要更多努力來減輕暴雨和洪水所帶來、具破壞性和可能致命的後果。Papalexiou 指,城市要定出最易水浸的區域並作相應規劃,建設緩衝區及恢復自然景觀,譬如能吸洪水的沼澤。「水奮力去做 50 億年來一直所做的事。它隨引力所動,想要流進海裡。我們若是阻撓,將會遇到麻煩。」

美國一些州分在聯邦政府的協助下,已經開展新的防洪工程,建造防洪牆、水壩和防洪堤。Papalexiou 認為,這些措施只是亡羊補牢。「我們需要長遠的彈性策略。我們不能等明天一覺睡醒,才決定解決這個問題。」